沒有針對性的意思,光論車型。Tiida 5 門很有型、很漂亮。但是 4 門款,是我看過整個造型最不協調的車,多了一截要長不長的行李箱,整個車格相當怪。

A6051923 wrote:
裕隆下放ABS 4...(恕刪)

誤植囉 已經拿掉了

vmstw wrote:
邏輯不通
語言是大家可溝通的產品.
講安全氣囊, 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東西
照你的思考, 那Air Bag的中文應該要稱為輔助安全氣囊

有需要這麼拘謹嗎? 自己去查一下Wiki
以下引用Wiki

1971年福特將安全氣囊裝在一批實驗車上,1974年通用汽車率先在市售車裝上駕駛座安全氣囊,之後在前乘客座也裝上安全氣囊,並可依撞擊力道分兩種充氣模式,然而克萊斯勒前董事長李·艾科卡(Lee Iacocca)在自傳中曾說,70年代的顧客只想要大馬力大車身的汽車,對安全配備並不感興趣,安全帶使用率也很低,所以安全氣囊沒多久就從市場中消失。

1980年12月,奔馳汽車S系列成為第一輛在歐洲正式銷售配有氣囊的汽車。1988年克萊斯勒開始將旗下所有車款都裝上安全氣囊,並大作電視廣告示範安全氣囊的效用,才真正開啟汽車界安全配備的競爭。

再貼個U-Car的新聞
http://news.u-car.com.tw/24911.html
這些稱Air Bag為安全氣囊的人, 都是無知的人囉...(恕刪)



您老高興就好,要叫安全氣囊 安全氣球 都是您高興就好!!

另外要給人看文章麻煩自己先看從頭看到完,不然只是打自己臉而已!!


一直不想打您臉卻一直把臉督過來,既然您引用Wiki就讓您自己打自己臉吧!!


到最後還是沒有ABS....

瞎NISSAN
There is no Fate, but what we Made.
A6051923 wrote:
裕隆下放ABS 4...(恕刪)


我以為有加入循跡防滑?

ABS 兩顆安全氣囊 怎麼會用的到?

有影音 DVD電視 導航卡實在
按照法律的規定:

四十三之二、防鎖死煞車系統
1. 實施時間及適用範圍:
1.1 中華民國一0七年一月一日起,新型式之下列車輛,及中華民國一0九年一月一日起,各型式之下列車輛應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其應符合本項規定。
1.1.1 M1類車輛。
1.1.2 N1類車輛。
1.2中華民國一0七年一月一日起,各型式之下列車輛應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其應符合本項規定。
1.2.1 O3及O4類車輛。
1.2.2 不超過四軸之M2、M3、N2及N3類車輛。
1.3已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且符合本基準項次「四十三之一」規定之下列既有型式車輛,亦視同符合本項規定。
1.3.1 M1類車輛。
1.3.2 N1類車輛。
1.3.3 O3及O4類車輛。
1.3.4不超過四軸之M2、M3、N2及N3類車輛。
1.4中華民國一0七年一月一日起,各型式之L1、L5類車輛及超過四軸之M2、M3、N2及N3類車輛,若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則應符合本項規定。符合本基準項次「四十三之一」規定之既有型式之L1、L5類車輛及超過四軸之M2、M3、N2及N3類車輛,亦視同符合本項規定。
1.5中華民國一0八年一月一日起,新型式L3-A2及L3-A3機車及中華民國一一0年一月一日起,各型式L3-A2及L3-A3機車,應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其應符合本項規定。
1.6中華民國一0八年一月一日起,新型式L3-A1機車及中華民國一一0年一月一日起,各型式L3-A1機車,若未配備連動式煞車系統,則應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其應符合本項規定。
1.7 本項不適用於:
1.7.1 設計車速不大於二五公里/小時之車輛。
1.7.2 無法與設計車速大於二五公里/小時曳引車聯結之拖車。
1.8 同一申請者同一年度同型式規格之M1、L3或L5類車輛,申請少量車型安全審驗且總數未逾三輛者,得免符合本項「防鎖死煞車系統」規定。
1.9 同一申請者同一年度同型式規格車輛,申請逐車少量車型安全審驗且總數未逾二十輛者,得免符合本項「防鎖死煞車系統」規定。
1.10 同一申請者同一年度同型式規格之M1或N1類車輛,申請少量車型安全審驗且總數未逾二十輛或機關、學校進口自行使用之N2、N3類或丙、丁類大客車,得免符合本項「防鎖死煞車系統」規定中防鎖死煞車系統失效性能確認、能量消耗試驗、抓地力利用率試驗以及左右輪穩定性試驗之煞車率條件測試。
老實說, 我開New March也三萬多公里了, 我實在感覺不出來有ABS和沒ABS有何不同.

反而我比較注重日常基本的妥善性和可靠度.

例如煞車的間隙, 腳感, 是否異音, 是否會死硬, 煞車反應等等.

像以前國產自排MATIZ開冷氣煞車就煞不住, 踩死還會往前滑一點, 那才是恐怖.

Jimmy419 wrote:
您老高興就好,要叫安全氣囊 安全氣球 都是您高興就好!!
另外要給人看文章麻煩自己先看從頭看到完,不然只是打自己臉而已!!
一直不想打您臉卻一直把臉督過來,既然您引用Wiki就讓您自己打自己臉吧!!


我說的是語言的通俗用語, 這跟方言道理一樣
語言本身就是可瞭解可溝通即可

況且您將稱呼安全氣囊的人全說成無知的百姓
這才是可悲之處
沒有人文素養鄉民
天啊!我太孤陋寡聞了嗎?現在還有車沒有ABS的哦?這樣的車還賣那麼多!真佩服台灣人的駕駛技術了。
vmstw wrote:
我說的是語言的通俗用語, 這跟方言道理一樣
語言本身就是可瞭解可溝通即可

況且您將稱呼安全氣囊的人全說成無知的百姓
這才是可悲之處
沒有人文素養鄉民 ...(恕刪)


實在是很好笑的詮釋!!

有些該拘謹該正名就不該四四六六帶過,話說當年三陽幫本田國產化CIVIC(喜美)這款車(忘記是2代還是3代時),因為銷售量太好因此喜美這個名詞深印在那時人的心裡,但結果變成推出ACCORD(雅哥)時,幾乎都稱它是喜美雅哥!!

沒人知道本田汽車 只記得喜美汽車,把喜美當成廠牌!!

那時候的人看到H標就說這是喜美牌!!
所以到底是本田雅哥 還是喜美雅哥?! 聽的懂就好 還是使用正確名稱才對?!

不相信?! 去問問50歲以上的人吧!!

別把錯誤名詞理所當然的當成正確名詞使用!!


說錯不可悲,可悲的是錯了硬要合理化是對的!!

還是那句老話~您老高興就好 要矯情要繼續腦補請自便,不再多做回應免得被認為筆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