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ostepolo wrote:
技師說~rogue說...(恕刪)
我剛好保養兩次也使用不同系數的機油分享一下個人心得
第一次使用5W40(1000KM換油)
開起來我個人認為不是很順
加速性沒有保養前好
車子待速比較會抖(手用點力量壓方向盤,方向盤隱約會回饋震動)
第二次使用5W30(5000KM換油,車主使用手冊建議的使用機油)
感覺車子變比較安靜
待速時方向盤用點力量往下壓
比較不會有"抖"的感覺
當然加速性比加5W40來的優
就像剛交車時的感覺
加速輕盈引擎聲也比較小
油耗方面個人認為5W30比5W40還優(以市區90%為主的用路)
5W30一桶油加滿可以跑約600KM
5W40一桶油加滿可以跑約550KM
但有時大腳程度不同
會有些差異
但不至於差約50KM吧
以上為個人的感覺
供參考
TOMCAT5805 wrote:
不過是簡單的潤滑油,...(恕刪)
貼一下有關機油的文章
低溫啟動性好:即低溫時黏度要低,使得機油能迅速流動到達各機件以發揮保護功能。根據美國寒冷地區的引擎實驗,引擎磨損有70%是啟動時造成的,尤其是冷車啟動造成的磨損極大,只有30%磨損才是運轉中造成的。台灣的氣候沒有美國寒冷,啟動造成的磨損比例沒有美國嚴重。從上面數據知道,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可大大減少引擎磨損,美國MOBIL公司曾就20W50機油和5W30機油做啟動磨損實驗,發現20W50機油造成的磨損量約為5W30機油的2倍多。
(1)新車的活塞與氣缸間隙小,且機件活動面尚未磨配(run in),適合較稀的機油,因為稀機油容易進入緊密間隙中,且可以幫助磨配。待磨配完成後再改用正常黏度機油。
(2)車輛在80000km內,活塞與氣缸磨損不多,間隙正常,可選用正常黏度。
(3)舊車在80000km以上,活塞與氣缸間隙已稍磨損,間隙稍大,可選用較黏機油,以幫助間隙的密封性。
(4)都市用車、常塞車、慢速龜爬者,因慢速塞車易引起引擎高溫,宜選用較黏機油。
(5)高速公路或長途用車多者,因引擎溫度正常,選用正常黏度即可。
(6)輕負荷引擎譬如轎車,宜選用正常黏度機油。
(7)重負荷引擎譬如貨車,或是常常滿載的轎車、常爬山長陡坡的車,宜選用較黏機油。
(8)激烈操駕者,如常急加速、引擎轉速高、賽車者,宜選用黏機油,對於引擎常逼近紅線區者宜選用#60機油。
(10)選用複級機油最為恰當如10W40,不但冬天夏天都可用,南下墾丁北上合歡山都適合。通常5W40比10W40貴,10W40比15W40貴,如果你正常用車、不飆車,則適合台灣氣候者為10W40,如果想更省錢用15W40也可以。
(11)以現代引擎科技,如果正常操駕且正常換油,引擎壽命約40萬公里才需搪缸,使用5W40機油的引擎壽命可能比使用10W40來得長壽些,使用10W40可能又比15W40長壽一些。但5W40比10W40昂貴,10W40又比15W40昂貴,使用者必須在機油價錢與保護性之間取得平衡,不一定貴機油就是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