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和日系車著重的配備走向不同,日系車比較迎合台灣人的需求,因此在地的衛星導航、TOBE、倒車雷達這類的配備比較多,HID也是因應近日國產車的風潮,大家能上的都上了(少數不上的顯然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
歐洲車的配備走向往往偏向安全、操控和趣味,你買的不只是車子,也許是個玩具、是個時尚用品(視車種不同有別)。但是衛星導航(一來引進多半也不通用,除非代理商砸大錢自己找廠商合作)、HID等配備,一方面也因為定價區隔(也就是說什麼配備都有車價令人卻步,因此配備別人沒有的(例如多顆氣囊)形成市場區隔可能反而好賣)、一方面可能原廠/代理商覺得用途不大而沒有納入。
其實我也不是說對維修多有信心,只是我覺得真正喜歡歐洲車,能夠認同其價值的人,對於多一點的維修費其實不見得那麼在意,我要說的只是『歐洲車的問題不必然比較多,也不必然比較難修』。歐系車的價值,不是用單純的錢來衡量的,因為趣味、滿足、安全、稀有等,都不是單純的錢可以衡量的。只要是進口車,零件必然較貴(以同樣水準而言)、維修點自然比較少,如果你很在意這些『成本』,那就買TIIDA吧。
往往同事問我要買什麼車,我都會反問他心中當時的想法,他如果回答日本車或回答:沒特別想要什麼耶,好開代步用,那我九成九會建議他買日系國產車。如果這個人很注意歐洲車,比較騷包,對車子有熱情,那我就會建議他不要考慮日系車。純粹只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也投其所好。
往往跟著直覺走就對了。
進口車使用材料與國產車也是大不同,歐洲車使用材質注重安全與環保,每部車國產化之前的前題機乎是COST DOWN,有在工廠工作的人心中都明白,COST DOWN通常是要犧牲某部份的,雖然我也擔心幾年後我車上的環保電線更換要比國產車多花一筆錢,不過該花的還是要花,人不能太自私,再怎樣我們也有下一代,我們這一代已經嘗到上一代因開發經濟而犧牲環保的代價,它只是個開頭,下一代付出的可能是幾何倍數成長
一部車只要知道如何去維護保養,毛病真的不會多,除非買到芭拉車,芭拉車每個廠牌車型都有,雙B也不能例外
citroen zx-18A(老婆開94").xantia-20A(自用95").及PEUGEOT.307SW-20
(大妹開03").
家裡會買清一色的法系車.其實很簡單.就是好開.好坐.且操控更是一絕.連老婆.及妹妹
對車子完全大外行.都能清楚感受到其優點!當然.在台灣買這樣的冷門車.絕對要承擔的
風險會較高.例如:折舊.保養.零件費用..不過已開了10餘年的法製車.也練究了一套對應
的方法...其實..也不難啦!就是先找到零件供應商(專賣法系車的零件商).其次就是找
對會維修法系車的專業技師!如此.即可享受此車帶給你操駕樂趣.及體驗人車一體的感覺
喔!前天與老婆去了CITROEN新車展示間.看了C4.真的很漂亮.內裝用料很講究.又看了
停在展示間外的ZX.頓時


如果忠實的保留雷諾的底盤操控
C4要說能夠在操控上占多大的便宜我覺得是令人懷疑的
Nissan & Renault的零件共用性越來越深
March = Clio 修改
Teana = Laguna 修改
Tiida = Megane 修改
不過C4有個最大的特點是Tiida比不上的
就是C4有手排啊
手排才是王道
但是Tiida應該有個特點是C4比不上
就是冷氣應該比較冷...哈
個人擁有過Clio Laguna
心得是法系車操控真的棒
但是小毛病也真的很多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開個Altis轉彎怎麼可能用那種速度轉
底盤承受的拉扯力道大概不到1/3難怪會耐用...

也許是這樣...有人會誤以為Tiida用Megane底盤吧...(車身尺寸也很接近

=====================================================
還沒摸過新車...不過我想可以參考一下AOL的說法...(他們家的編輯似乎比較熱血

汽車線上:【國內試駕】NISSAN TIIDA
軟調而穩定的懸吊設定
汽車線上:【國內試駕】CITROEN C4 三門/五門掀背
「溫」吞又「柔」軟的動力/懸吊特性!?
懸吊設定較軟屬於偏重舒適性的取向,過彎時側傾情況不輕,但轉向反應趨近中性,容易掌握入彎角度。
C4適合一般日常行駛使用的說法再次得到印證,關於鋼砲般的運動味請勿多作想像。
我也不想倚老賣老,年輕有為的人我當然會尊重,但是看到胡搞瞎搞的小毛頭還真是生氣
不過因為不是同一篇試駕文章,加上試駕前/試駕後的主觀心理落差,這樣的結果並不稀奇。
也就是說:一般日系國產車總給人操控不佳的印象,加上試駕款是四門,但TIIDA用上了雷諾的底盤,因此令人有耳目一新的驚豔感。反觀C4,外觀看起來頗為熱血,但操控後發現體質居然帶有點日系車寧靜、舒適的特質,因此評價反而會保守。(當然以上僅為個人推測)
車子這東西,還是自己試駕看看合不合胃口最重要。
BTW,近來法系車的操控能力似乎不若以往的高評價,獅子如此、雪鐵龍也退步了,雖然仍保有一定的駕駛樂趣,但已稍為偏向舒適。反觀日本車,雷諾與日產合併、Mazda歐洲市場的設定,已有越來越多重視操控樂趣的日系車款出現。純就操控性這環,日系車和歐系車以不若以往涇渭分明了。
不過,日系國產車重視配備,忽略安全、組裝和用料cost down過於明顯的作法,個人還是覺得頗為可惜。
TIIDA我也有在注意,內裝設計略嫌保守還可接受,看到沒有乘客座氣囊之後,心就冷了。
mouthwood wrote:
其實,PSA的車二手...(恕刪)
二手價真的很不好.

前一台車,2005 peugeot 307 2.0
跑12000km,
今年四月開始想脫手,去問朋友(賣中古車).
他跟我說一句話,這種車,車行頂多給你寄賣,要他們拿現金買一台這種車放店裡.
他們不作這種事.
94萬的新車,權威上寫的價格,63萬,車行打8折收車.
當場損失43.6萬.
你覺得二手價好嗎???
saxo只有一款車車價好,VTS.其他的也是很慘.
歐洲車中型車中古價一隻獨秀的就是GOLF.
歐洲車有歐洲車的優點,
日系車有日系車的優點.
可是,當我開過純日系車(DC5 TYPE-S ; S2000;6th CIVIC type-R...)
我發現日本車輛製造商是慢慢不斷在進步,
歐洲有些車輛製造商卻是找不到方向修正.
這三年開過很多歐系車,無論是自己的,或友人的.
再把三年前有幸開到的右駕civic拿來作比較.
日本車的底盤沒有歐系車來的剛硬,但多了一古韌性.
至今,新世代的s2000或DC5 ,那種底盤的感覺跟歐系車真的很像.
日系車一貫的在引擎系統和電子系統方面一直保有它的穩定和優勢.
近幾年為了打入歐洲市場,開始對底盤操控下苦功.
版上不乏開過我說的s2000網友,那種操控,那種底盤,真的會讓大家對一台日系車刮目相看.
反之,法系車廠本有的長處,優異的底盤特性,從以前的硬調開始轉變成富有韌性的底盤.
現在開始加入很多電子元件,可是這卻是造成一部車不穩定的因素.
自排車可以開到熄火,
很難想像吧?!
回廠插電腦檢測,還得重灌程式,才搞定.
開了3年的civic,也從來沒發生.
試問,我有多少時間去應付這種不正常的狀況??
全省有多少保養廠可以幫我重灌?
買一部車,不單是品味,不單是門面,
你也買了它的服務,它的品質.
靠自己實力敗家,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