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日產引擎技術是日系品牌中少數能與歐美對抗的

Altima這顆2.0L VC-Turbo引擎真的頗令人期待

接下來的問題在於定價策略

定的好,賣得好,想海賺,打包去

keiven575 wrote:
這邊有人在關注每年...(恕刪)


偏偏台灣的日產是裕隆的

patrick753 wrote:
去年2018電動車全球賣了171萬輛,油電車光是toyota就賣了460萬輛了..(恕刪)


豐田在歐洲只有5%市占,油電50%等於2.5%

2017年渦輪車的市占超過80%

你就看那幾個歐系品牌有多少渦輪車

就知道我數據有沒問題
Peter015038 wrote:
去年2018電動車全球賣了171萬輛,油電車光是toyota就賣了460萬輛了..(恕刪)


你的數據錯你都沒感覺嗎?

豐田去年也才賣1000萬出頭

哪來的460W油電車銷量

豐田 2018 年電動化車款的銷售量約 163 萬台(含插電式),成長率低於10% ,2017是152W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電動車的新聞

而以電動車市場分布來說,目前中國電動車銷售仍占全球最大比率,該國電動車去年銷量達 125.6 萬輛,與 2017 年相比增長 61.7%,其中純電動車銷售量高達 98.4 萬輛,摩根大通預計,2020 年中國電動車銷售將占全球的 59%,雖然會在 2025 年微幅下滑至 55%,但還是市場最大宗。

美國電動車銷售量也不可小覷,得益於去年特斯拉交付 14 萬輛 Model 3 與加州電動車熱潮持續,Inside EVs 指出,去年全美電動車銷售已達 361,307 輛,雖然在新車銷售中僅占一點點的 2.6%,但與 2017 年相比已增長 80%。


你可以看到2018電動車的成長率中美都高於50%,而且光這兩個國家銷量就超過130W,相較起來,油電車的確已經步履蹣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豐田知道原有的戰略不行了,今年6/7宣布電動車戰略

將與Subaru、Suzuki和Daihatsu一同開發

其中中型休旅是與Subaru共同合作,屆時將會推出名為e-TNGA的專屬模組化底盤。

2020年由中國生產的純電版C-HR/IZOA打頭陣,



包含LEXUS 2020預計推出10款EV,至於本國日本市場的部分,Toyota也將開發多種微型電動車來符合消費者的所需






D.O.A wrote:
把本田放到哪裡去了...(恕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B0%E7%94%B0%E6%B1%BD%E8%BD%A6

這句話在60年代,日本開始汽車化之際,相對於「技術日產」而被評為「銷售豐田」的稱號. (テクノロジー日産セールストヨタ)

那時候本田主要是機車而已, 本田發展汽車則是70年代以後的事, 所以本田不在這個口號當中.
BMW的引擎真的很屌
This is not new. I already knew it 20 years ago.

Both Germany cars and Japanese cars are good and have their strength. However those Japanese cars have been underrated for so many years by those western car reviewers. Therefore they become cheap and stronger and stronger which are not good for Japanese car makers but good for the customers who know about cars...

In current stage I would choose Japanese cars. If Germany cars can provide 80% of Japanese engine refine and reliability, I would also consider Germany cars...
Monte920 wrote:
技術日產, 銷售豐田

非常認同!
日產做車好的都看不到,可惜也不懂得產品包裝,導致銷量萎縮!
豐田做車好的都讓你看到,你看不到的只是差不多而已!

有看過這兩家日本的廣告就知道,誰的行銷包裝最強了!
台灣也不例外,是否用心包裝,型錄INFINITI是薄薄一本,Lexus則是厚厚一本!
引擎內的零件設計變更越多,在台灣要以耐用度更久的地方而言是一種考驗,台灣的車都要開到爛才報廢
+1

如果 Accord 的售價 (非開價) 與同級的 Mazda 6, Toyota Camry, Nissan Altima 差不多
會很多人買的,過去 Accord 在台灣滿街跑的

結果開了一個接近 Lexus ES/IS 與 Infiniti Q50t 的價格。。。咳咳

這次新款 Nissan Altima 即將引進,依照裕隆過去的操作手法
估計這台車還是會比 Toyota Camry 同級距車款貴一些的價格,純粹是刷存在感用的

keiven575 wrote:
像之前Honda引進Accord那種價格就太離譜了...(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