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有助入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q6NK_81LM

恩 看來要有連續12篇的轟炸,我這邊應該會被忽略吧~

剛好注意到這次Auris有試駕活動,而且還是辦在大鵬灣。
本來想說報名好玩的,名額很少一定很難抽中,結果運氣還算不錯。



因為有很多媒體都在報導過了,很多基本重複性車輛規格以及配備那些很制式化的介紹我也就不多提了,反正大家也只是滑鼠滾輪滾過去吧…
要比照片也拍得沒人家好看,要仔細比對分析,我也不太懂…


印象中上次TOYOTA會挑在這裡辦試駕活動的車款好像是86的樣子吧。
看來這次TOYOTA對於Auris的運動性十分有信心。
廢話已多說,就來看看我這路人的不專業心得分享吧。

這次辦在大鵬灣,目的很明顯是要展示這台車在操控方面的表現。
反而是一些主動安全等相關配備,例如PCS預警示防護系統主動煞停,BSM盲點偵測,這些通通都沒有實際路試。
更不用說被動安全的七顆氣囊也沒挖出來給大家看。
不過好險沒有學某嚴董還拔氣球區分規格,說到這就想抱怨一下,可以把我那台車的側氣廉還我嗎???(不過 裕通倒了應該是求助無門)








沒想到這樣就呼攏了五百個字,好像可以交差了。任務達成!!
接下來
該談正事了

車型台灣目前進口兩種規格bla bla bla。。。
在大鵬灣操駕起來,最明顯的差異就是16/18吋胎圈設定。
205/55R16 節能胎 節能到我根本忘記去看型號。
225/40R18 Dunlop SP Sport MAXX 050
而且聽說是18x8J的鋁圈!太難能可貴了


測試路線
第一趟繞賽道以交通錐,測試中高速切換車道,以及低速連續繞錐測試。
第二趟則是清除上一關的測驗關卡,單純繞0.9圈大鵬灣。
因為少了最後一個彎道,所以就姑且稱作0.9圈吧。
兩款車型 各自都有測試一次。
總共開了四趟!
16吋的胎皮在試乘上真的是不好的回憶,綁手綁腳的輪胎。

(因為我沒技術,每次跑都只能怪輪胎不夠好 嘿嘿)
每當想再進一步去試這底盤的能耐時,輪胎就在該該叫。
好險我是先試16吋再開18吋。要是先開過18吋再試16吋應該會容易誤判。
以下就談18吋的心得吧。16吋的我只記得是胎皮跟不上底盤。
進行關卡測試的時候,整體反應很明顯與以往所開過的TOYOTA轎車不同。
我想對於日常使用上的最大差異,應該就是高速公路切換車道時的安心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低速時的連續變向也屬於易於控制且算準確的設定。
剩下一些更專業的形容詞那些,Youtube應該有滿滿的車評會告訴你各位。
再來就是清空跑0.9圈囉。(不怕睡著的話可以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q6NK_81LM
因為起步的時候不好意思一次全油門,所以也無從測出0-100的秒數,想起來真是後悔!!
不過這款CVT變速箱有強調在一檔的時候是有獨立採齒輪接合(而非CVT鋼帶)的方式起步,
的確在起步的時候沒有那種CVT特有的空有轉速沒速度的感覺。
(486是不是該學一下??)



直線加速之後就來到第一個彎,因為不是從飛機灣出發,所以只有加速到126KM/H然後依副駕的教練指示進行減速入彎。
不過很明顯能感覺就算當下全油門通過應該也是可以的,因為我根本不想鬆油門。
(我是說當下喔,不是飛機彎開始衝的話喔 雖然我很想試)


接下來的幾個彎,這車都能夠依照我想要的路線走,方向盤轉向的手感算是比較輕手的設定,指向也準,這真的一改我以往對於該品牌車款的印象。



在懸吊部分,原廠設定的側傾大也很正常。但繞完0.9圈過後,沒有因軟腳晃動之類而去收油門的恐懼感,在變換方向之後車身也很穩定,是能夠讓我放心去專注於整個賽道的路線。
整體表現真的讓我意猶未盡,很想再多跑幾圈。最好是能夠讓我開回家慢慢試拉。


總得來說,在現今強調運動性的同級距車款中,Auris在操控性方面的確是把TOYOTA在該級距的缺給補足了。
(ALTIS X不算喔! 86: 那我呢??)
而這款車的底盤設定是,前麥花臣,後(類)雙A臂。
前後都是獨立懸吊,成本上應該會稍高一些?
可能有人認為獨立懸吊表現上一定優於非獨立懸吊。
不過車廠的調教真的影響很大。雖不至改變基本特性。
但是操控性/穩定性絕對不是獨不獨立就能分優劣。(我沒有要談政治)
一樣後扭力梁的設定,我就曾開過超穩,與超晃的兩款車。
所以我想以一般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用車習慣來說,懸吊結構是哪一種的差異並不大吧,只要開起來安心穩定即可。
(好像在準備幫誰說話??)
當然,如果是喜歡規格數據就是要贏人家!Auris這部分也是前段班的喔!
試駕之後,就是拍拍照片,問些問題,看看內裝之類的。
還有穿西裝外套不會熱的籃球選手-簡浩!!到場跟大家互動。
活動過程這些部份我想就交由其他11位來敘述了。

外型
外觀我覺得蠻帥氣的!算是前衛的設計。雖然網路上正反評論都有,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但可以確定的是TOYOTA這張不是保守牌!
車身線條方面,我認為現今日系車廠強調動感的流線型設計,導致車身的曲線乍看之下都頗相似。
不過其實仔細去觀察一下細節處,不難發現各家有自己的DNA存在。
Auris的車身外觀在側面部份,特別是後門還是隱約能看出Corolla的影子,然後還有在後視鏡旁最強大的穩定鰭設計!!!


這在Altis改款時可是大書特書的,怎麼可以被遺忘呢??前後保險桿不用去改裝就很有運動風了。
稍微降低車身,會更帥!結果TRD很快就有套件的消息了。
不得不說,車尾的造型我覺得不錯,比起他款有些圓胖漢堡屁屁的5D車型,Auris用了比較多的折線。
至於耐不耐看,就等待時間去證明囉。至少我現在還沒想要改口拉。

是穩定鰭!!!

嘴巴張那麼大,你跟我說裡面沒有Intercooler是怎樣??

這空間只放16寸真的不應該!
內裝
一開門看到那張椅子真的是太羨慕了,標配這麼有跑格的椅子真的是爽度滿分!
實際激烈操駕(我那樣開不知道算不算),麂皮的座椅面提供了很好的止滑性。
整圈是下來人都好好的定在椅子上。不過可能是椅子因為太帥的關係,所以只有手動調整吧…



這麼帥的座椅,千萬別戴套阿!!


內裝有黑色/紅色可以選擇,紅內裝配上白車身真的好看,在場也不少人提出了是否為加價選配色的問題,沒想到兩種色都一樣價格,那選紅色的好像更划算!
而且紅色並不會太多到讓人看了不舒服。
還有黑色的頂篷,有一說是深色頂篷會比較有壓迫感,實際上開不久所以無感,總之現在很流行黑頂篷,那就一起黑吧!
中控檯以及儀表部分也設計得不錯,正副駕所能接觸到的用料也蠻有質感!後座的就算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被忽略。

空間
似乎因為TNGA底盤的防火牆以及引擎體積的關係,正副駕駛的腳部空間表現蠻好的。
而後座空間就是那種你偶爾載人OK,常常載人就NG的那種概念。

你看,後座又被忽略了!!這點跟部分同級對手蠻像的。


音響
台規版本似乎是Carmax的主機,在iPhoneX帶領的全螢幕薄邊框的風潮中,Auris以雄壯厚實的邊框獨領風騷在當天引起我們這幾個市井小民的強烈的迴響。




到時候再來個影音特仕版保證大熱銷!


有哪家車廠的平板是可拆式的阿?這樣車商就不用買車另外送平版了阿!!



至於其他功能之類的我想應該不是這次特地跑來大鵬灣試車的重點吧。
最後
以這台車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加上良好的操控。
再加上以TOYOTA一直以來的品牌口碑,能夠搶下多少市占,就看這次的訂價策略拉!
在賽道辦試駕,而且還能真正下去激烈操駕,而非隨便繞繞。
整天下來完全沒有實際強調車內其他功能,表明了這次就是為了強調底盤而來。
最後到底是要當平價車來搶市場,還是單純補足臺灣市場的產品線。
在過陣子就會見真章了!
到底紅綠燈會不會車聚呢!
就讓我們看下去…



馴會不會也辦一場試駕會勒??我也想去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