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電只要 10 分鐘!Toyota 計畫 2021 年試產固態電池電動車

alphaelf wrote:
無法,電池的特性,越(恕刪)


那是鋰電池的特性, 不知道 本文所提的固態電池是什麼樣的電池, 是什麼東西, 是否有想同特性.

例如 高雄捷運輕軌列車為動力分散式電聯車超級電容加蓄電池儲能系統,僅利用列車每一站都會停靠,並於到站時20秒來充電.

充電時間只需20秒, 就跟鋰電池特性完全不同.



就算是用鋰電池特性來看, 也可以用700公里的電池, 只利用 1x~8x%區間, 來達成500公里10分鐘快充.
ming0722 wrote:
那是鋰電池的特性, 不知道 本文所提的固態電池是什麼樣的電池, 是什麼東西, 是否有想同特性.


應該是電位能特性吧。
yrlcom9 wrote:
因為無知而勇敢,因為(恕刪)

我算的是截面積 , 剩下的懶的說了 , 沒常識的人才需要看這張表...........
alphaelf wrote:
1、 人力無法拿起充(恕刪)


到一堆攝像頭的充電站偷電纜? 要偷也是偷車 , 這賊也太low了...........
弱弱的問一下,Toyota的固態電池車試產了嗎??
ahip2007 wrote:
弱弱的問一下,Toyota...(恕刪)


當然還沒 你當頭又大有啥黑科技
固態電池是全球車廠包括Tesla都在努力並且引頸企盼的
說白了 誰沒期待這個都是在嘴硬而已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shinchu1017 wrote:
如果電池充放電倍率和能量密度比不繼續成長 , 電車永遠也取代不了油車 , 那是續航力和充電速度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錢買的問題 , 你叫美國佬每開幾百公里就要找充電站等個幾十分鐘? 那是不可能的 , 另外電池成本下降跟能量密度比增加是正相關 , 鋰電池的製造成本基本上看重量 , 相同的重量能裝進更大的容量就代表每度電成本下降 , 還有2016年一度電比現在貴2倍多這數據哪來的? 我從零售市場實在看不出鋰電池價格有下降 , 鋰鐵電池和鋰電池也沒什麼可比較性並不是可以互相取代的關係 , 它們的特性完全不同 , 鋰鐵電池在低溫環境使用容量會大幅減少 , 鋰鐵電池的電壓均衡管控也比鋰電池困難的多 , 重量還會增加不少 , 中國過去曾大力發展鋰鐵電池不過最近幾年也慢慢轉向鋰電池了


上面的內容是2021年年初的對話,如今是2022年底,電動車又前進了2年,Tesla的產能跟銷量大概也翻了2倍,2022年的全世界電動車市場相較於2020大概翻了將近3倍,回顧這2年的變化,其實電池沒有什麼變化,成本反而變高,只是當你從汽油車角度去看電動車的時候,會有很多誤區。

先回答上面的幾個問題,2017年我們跟寧德時代採購的三元鋰成本大約是1200人民幣/度,2021的時候降到700人民幣/度,現在2022年又回到1100人民幣/度,如果是鐵鋰的話,大概是900人民幣/度,寧德時代是目前中國市面最貴的電池,沒什麼明顯技術領先,只是他們供貨穩定。

鐵鋰跟三元鋰佔有率已經很接近了,中國的Tesla全是鐵鋰,然後BYD也是鐵鋰,這2個品牌合起來大概佔了全世界3成的產能了,鐵鋰這2年會快速崛起的關鍵就是成本跟密度到達一個很好的平衡點,雖然鐵鋰密度低於三元鋰,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續航不長是個很痛的地方,但卻一直忽略基礎建設,今天的燃油車享受著加油站基礎建設50年的發展,所以幾乎沒人在乎一桶油開多遠。另外一個忽略的重點就是,建設充電設施的難度遠遠低於加油,所以要追上50年燃油的基礎建設不需要太久,意味著當基礎建設發展越來越快,充電的困擾只會越來越低,這個時候電池考慮的不是技術演化,而是成本優化。

一個家用6KW的慢充粧成本不超過4000台幣,一個能支持120KW的直流快充大約50萬台幣,一個擁有10個快充粧充電站的建設成本就500萬出頭,而且不需要人工運營,連加油站的零頭都不到,還不是特許行業,只要有空地能拉電都能搞,大家會一直糾結在充電時間是加油的幾倍以上,這就是拿燃油車的視角去看電動車。除了運營的車以外,超過9成的私家車停在車位的時間都遠遠超過開在路上的時間,如果停車位的充電粧越來越普及,基本上沒有必要去充電站充電。

接下來電動車就是朝著800V高電壓的路線前進,但電池技術不會有大家想像的進步,主要的進步都是在降成本,只要1度電成本到達400人民幣也就是60美金左右,內燃機就準備進博物館了,我敢這樣說是因為一套能過排放的4缸渦輪增壓+變速箱+排放的動力總成大約就是3000美金,足夠讓一台電動車用上50度的電池,也就能跑個400公里,隨著基礎設施的普及,一般消費者對續航的需求也會降低,這個時候電動車的優勢就完全擋不住了。
華爾街之浪
正確:只要停車位政府強制安裝(超快充,歐洲公車早就有的技術)充電樁,即可解決里程焦慮的問題!
ace ventura
裝充電樁的錢誰出? 目前所有電車只占全部車輛的 1% 要裝多少個?
ThomasLin wrote:
建設充電設施的難度遠遠低於加油


並不這麼看待, 增加充電設施很容易的原因是增加的量很少,

容易在現有電力系統架構擴增. 但若大量擴增, 難度會急速增加.

增加充電設施就不只是最末端的充電樁, 還有整個電力系統架構.

整個電網需要能乘載更多電力傳輸, 也需要更多的發電廠.

而且電動車充電增加整個電力系統地複雜度, 因為隨機用電的需求大增.

氫能源擴增的成本搞不好還比較低, 加氫的速度也快.
ThomasLin
幾十倍都低估了充電數量,大型商場、百貨公司,只要10%的停車位有充電粧,而且慢充就行,一個商場輕鬆多100個充電車位.....
華爾街之浪
考慮到供電穩定也是政府要處理的問題[拇指向上]
cuteyu wrote:
並不這麼看待, 增加充電設施很容易的原因是增加的量很少,

容易在現有電力系統架構擴增. 但若大量擴增, 難度會急速增加.

增加充電設施就不只是最末端的充電樁, 還有整個電力系統架構.

整個電網需要能乘載更多電力傳輸, 也需要更多的發電廠.

而且電動車充電增加整個電力系統地複雜度, 因為隨機用電的需求大增.

氫能源擴增的成本搞不好還比較低, 加氫的速度也快.


台灣一年總市場只有50萬台不到,大陸一年有2500萬台,今年電動車應該有250萬台,美國全力推動電動車的速度也不在話下,拜登也動用國家權力推動充電設施,台灣不願意跟進這全世界最大的2個汽車市場,是台灣自己的問題。

回到發電的問題,這個也是另外一個誤區,從中國這10年的發展,電動車保有量已經在500萬台以上了,基本上電動車對電網的負荷並不大,因為多數的電動車都是離峰充電,反而更好平衡了電廠的波峰波谷發電效率。

氫能源這件事還是很明確的,針對商用體系,例如卡車、輪船、大型機械,這些商用機械的特點就是盡可能24小時運行,這時候充電的缺點就非常明顯,所以氫能源在這一塊就有很大優勢,至於成本....1度電電解水得到的氫氣最多也就7成,再把運輸的損耗加進去,效率基本上就比汽油好一點,剛好跟柴油差不多,對我們老百姓來說,電機的熱效率是95%,加上減速器,就算90%,拿1度電直接給車用跟拿1度電換成氫氣再通過輸氣管路給車用,效率誰高就很清楚了。氫能源最大的用途還是在儲電上,尤其給電廠儲能比弄一堆電池好多了。
華爾街之浪
[拇指向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