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elf wrote:
無法,電池的特性,越(恕刪)
那是鋰電池的特性, 不知道 本文所提的固態電池是什麼樣的電池, 是什麼東西, 是否有想同特性.
例如 高雄捷運輕軌列車為動力分散式電聯車超級電容加蓄電池儲能系統,僅利用列車每一站都會停靠,並於到站時20秒來充電.
充電時間只需20秒, 就跟鋰電池特性完全不同.
就算是用鋰電池特性來看, 也可以用700公里的電池, 只利用 1x~8x%區間, 來達成500公里10分鐘快充.
shinchu1017 wrote:
如果電池充放電倍率和能量密度比不繼續成長 , 電車永遠也取代不了油車 , 那是續航力和充電速度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錢買的問題 , 你叫美國佬每開幾百公里就要找充電站等個幾十分鐘? 那是不可能的 , 另外電池成本下降跟能量密度比增加是正相關 , 鋰電池的製造成本基本上看重量 , 相同的重量能裝進更大的容量就代表每度電成本下降 , 還有2016年一度電比現在貴2倍多這數據哪來的? 我從零售市場實在看不出鋰電池價格有下降 , 鋰鐵電池和鋰電池也沒什麼可比較性並不是可以互相取代的關係 , 它們的特性完全不同 , 鋰鐵電池在低溫環境使用容量會大幅減少 , 鋰鐵電池的電壓均衡管控也比鋰電池困難的多 , 重量還會增加不少 , 中國過去曾大力發展鋰鐵電池不過最近幾年也慢慢轉向鋰電池了
cuteyu wrote:
並不這麼看待, 增加充電設施很容易的原因是增加的量很少,
容易在現有電力系統架構擴增. 但若大量擴增, 難度會急速增加.
增加充電設施就不只是最末端的充電樁, 還有整個電力系統架構.
整個電網需要能乘載更多電力傳輸, 也需要更多的發電廠.
而且電動車充電增加整個電力系統地複雜度, 因為隨機用電的需求大增.
氫能源擴增的成本搞不好還比較低, 加氫的速度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