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件事情很好解決,而且方法很科學隨便概估全台汽車總數600萬輛,一台車抽一塊錢,共有600萬元。買下當年銷售前三的車款,送去美國測星星。為啥要去美國1. 避免官商勾結2. 個人主觀又偏見的認為國外的月亮就是比較圓然後把測試結果公佈。還是要在座各位咱們大家合力集資買個一台送去測星星如何?
chi87971168 wrote:要最省油又要最安全,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車.(恕刪) 很多車真的已經是又安全又省油了. 省油不一定要靠爛車殼,還有很多科技可用.但是真要說, 要省油又安全又便宜的 那還真的沒有! 就看你自己覺得自己的命值多少囉題外話, 918 spyder 一公升可以跑33km.
birdnest wrote:你這些照片裡的VIOS 座艙都是完整的阿 可見得潰縮有發揮作用...(恕刪) 同意+1一樓的照片裡VIOS的座艙都是完整的用引擎室與行李箱的潰縮來確保座艙完整但是照片裡與VIOS撞擊的車輛大多數的車連保桿都完整無裂痕幼兒腳踏車的龍頭也沒歪掉
安全的基本之道根本就不是去搞內鐵啊是強化主結構BMW新車都強調A柱很硬但保險桿要搞彈性吸震做行人防護為甚麼一直在量內鐵真是詭異內鐵硬 又不會讓修車更便宜 (因為外面那塊保桿該破還是會破)也不會讓駕駛和乘客更安全 (要保障車內是靠鋼樑)也不會讓行人更安全 (保險桿要彈性吸震才有用)一直量內鐵是在幹嘛?Toyota的車子 不安全的地方並不是在內鐵啊
孤鴻海上來 wrote:BMW X1 有吸震...(恕刪) 雖然我的車Euro-NCAP五顆星 35分但得承認行人防護只有10分(舊規格,兩顆星)新款MPV如Sharan有16分(新規格,46%)市區真的要小心開,我都盡量走高架,撞到摩托車也不得了。前內鐵後內鐵還沒有人拆過,看國外照片吧。
imroamdog wrote:其實這件事情很好解決,而且方法很科學。隨便概估全台汽車總數600萬輛,一台車抽一塊錢,共有600萬元...(恕刪) 同意+1別說一塊錢,一人出十塊也無訪。把國產都送到國外,看到底慘不慘。
孤鴻海上來 wrote:安全的基本之道根本就...(恕刪) 內鐵+鍰衝腳能成為第一道防線緩衝角先把力道吸收掉了以後再將多於力道讓車體吸收....少了緩衝腳...同樣的車體好了讓高速行駛的車子撞擊,就知到哪個車室所承受的衝擊力量比較大保利龍=跳樓時底下拿毯子接內鐵=底下鋪好氣墊讓你跳什麼都沒有=直接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