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向盤
經過凹凸不平的路段,緩慢行駛時,
雙手從方向盤離開,你會看到方向盤依著地形左右在微幅旋轉,
這些回饋在你雙手握住方向盤的時候,會很誠實的傳達給你現在路面的變化~
2.聲音
從底盤傳進車室的聲音,可以幫助你了解路況,甚至輪胎狀況~
從而知道路況(車況)不一樣了,該減速或是可能發生打滑,例如路上突然有沙石~
例如SAAB車系好像也有做導音工程,而不是一昧的隔絕外界的聲音~
小弟上個月也曾把車從停車場開出來後,聽到有規則的輪胎異音,馬上下車察看,
才發現左後輪插到一根螺絲釘,馬上到維修廠檢查,還好是短的,沒有插破輪胎~
輪胎或引擎狀況不好,聲音也會不一樣~
3.震動
震動會跟聲音一同發生,可以併入上一點~
- Architecture -
有大大提到懸吊不同路感也不同
但是也有相同懸吊,可是路感不同的!!
比如一般大眾普遍認定"麥花臣"較屬於舒適性的懸吊(此懸吊普遍與操控扯不上太大關係)
但是假設經過兩家不同車廠對懸吊的調校及設定
其實營造出來的路感與操控也會有所差異!!
舉例兩部年份相近且相似的車種
HONDA.CITY VS TOYOTA.TERCEL
兩台車的前懸吊都是麥花臣系列(雖然一個採用下A臂 另外一個採用L型下支臂)
可是小弟我實際開過兩台車子的狀況來說
CITY的操控與路感比TERCEL來的更優異
但當然跟K8那種雙A臂懸吊來比較,還是有一定程度落差!!
----------------------------------------------------
以上舉的例子並無刻意要針對哪一家車廠或車種
只是針對"路感"這個主題,報告個人實際體驗過後比較的心得
每個車廠對自家車的特性訴求本來就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