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enjia wrote:
個人認為
當你對ACC本身就抱持懷疑跟不信任的態度時
不管它如何作動,都會找出不符合人性的瑕疵
但如果是抱持的新科技,願意接受跟體驗的心態

這跟我個怎麼應對無關好嗎?
對ACC抱持不信任的態度,是安全的只浪費錢買設備而己。
問題反而是出在於信任的態度
不管是藥還是車子,跟安全有關的東西,不該有個標準和監管嗎?

chuenjia wrote: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這套系統針對各種路況應變的邏輯

慢慢的... 還要發現前不要出事
不要老談我個人好嗎?貼文本意只是要了解目前各廠牌ACC的安全性。
後面衍申的討論是政府應該要儘快建立一套輔駕或自駕的安全標準和監管。

chuenjia wrote:
它是電子系統,依靠各種SENSOR所收集到資訊,再透過工程師所寫的程式演算,做出預設的反應
工程師再怎麼模擬預計,也無法百分百的涵蓋所有的狀況
即便GOOGLE自駕車在多少時數的驗證下,依然會有意料以外的撞況..

我有那一句話說,不能有意外?
我唸機械,工作和電子,軟體設計有關。我不是汽車專家,但機械電子不會太陌生。
我參加過IBM的軟體測試課程,第一堂課教的就是:天下沒有Bug Free的軟體。
軟體測試除了找出bug外也評估還有少比例的Bug潛存。方法就是設計者故意在程式(隨機和選擇)放入定量bug,交由測試單位測試看看沒有被找出來的比例。這Bug允許的比例就成了標準(其實還要分類,重要的類別標準會比較嚴苛)。
軟體通常無關生命(但像飛機軟體就會有關),車子輔駕或自駕直接跟生命相關,怎能沒標準?

chuenjia wrote:當前車離開,本車加速,但又有比本車慢的車輛切入
因雷達角度,本來就會有感應較慢,或是感應到,但誤判為隔壁車道的風險

這個前面討論過,不是不能是不為也。
盲點偵側就能偵測到兩旁有近距車輛,只是不是微米或豪米雷達,精度不夠做ACC判斷。
但不能改成和前方雷達一樣的精度嗎?還不夠再加鏡頭。不是不能,成本考量吧!
至於反應時間,現在的CPU夠快的了,四核八核... 演算速度不是問題,而是輔駕或自駕需要兩點時間去做判斷週遭固定和移動物體的速度、方向等等,這個兩點的時間才是反應延遲原因,但這延遲不致造成兩旁切入車輛無法判斷的原因。你的日蝕不是可以判斷嗎?
技術問題不應該我們來討論的,這樓後面我po文的重點都在,政府應該儘快訂定輔駕和自駕的安全標準,這標準不是說要很嚴苛而是安全和商業利益間平衡的標準(再隨著科技進步提升準),並以這標準監管。至於車主手冊該怎麼寫?就是不符標準的不能寫。例如標準是前方兩旁的車輛在距離幾公尺以上切入時要能偵測跟即時反應,手冊就不能寫兩旁切入的車輛無法偵測跟反應。有了國家標準,手冊什麼可以寫什麼不能寫就清楚了,出了事責任歸屬也有標準可以判斷。而不是像現在寫本系統未完善,所以出事結果都是駕駛該介入沒介入,全然的撇清責任。

john65537 wrote:
標準的制定其實可以做得形而上一點,
就不至於限制技術的發展,但仍能規範該技術的要求和車廠的責任。
一個適當標準的把關,對於相關技術的發展應該會更好的,...(恕刪)

Yes!適當的標準不會扼殺車商的利益,但會督促技術發展和進步.

dinnerxp wrote:
電子的東西怕日曬雨...(恕刪)

汽車半導體-50-125度,非手機等級,請安心服用。
只是豐田TSS感覺落後他廠很多。
sunyearhuang wrote:
這個前面討論過,不是不能是不為也。
盲點偵側就能偵測到兩旁有近距車輛,只是不是微米或豪米雷達,精度不夠做ACC判斷。
但不能改成和前方雷達一樣的精度嗎?還不夠再加鏡頭。不是不能,成本考量吧!...(恕刪)

ACC是輔助不是自動駕駛,高速行駛時周遭全部偵測?變數太多更危險,這樣合理嗎?
ACC就像是傳統定速的進階版,這樣應該比較清楚吧!
samcentaur wrote:
ACC是輔助不是自動駕駛,高速行駛時周遭全部偵測?變數太多更危險,這樣合理嗎?

前面我不是一直都"輔駕和自駕"兩者並陳嗎?這表示我了解兩不同,但兩者都應要有安全規範,OK!
我沒寫的是ACC要"周遭全部偵測"。偵測的標準我沒資格訂,偵測範圍政府怎麼訂,就怎麼遵守。全部偵測會更危險?
交給專家去想吧!

samcentaur wrote:ACC就像是傳統定速的進階版,這樣應該比較清楚吧!

定速巡般->跟車巡航->半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無人駕駛
這些等級我懂,不要老是在我個人智商、懂不懂或態度上打轉好嗎?
就政該不該訂定輔駕和自駕的安全規範或標準,討論就好了。
Allison Wu wrote:
汽車半導體-50-125度,非手機等級,請安心服用。...(恕刪)

是的,設備或零件標準在民用、車用、軍用不同的使用環境有不同的規格標準。
連車用音響跟家裡音響抗干擾標準都不一樣(因為車子有高壓設備)。音響有干擾,頂多有雜音而己,會死人的輔駕或自駕豈不更需要規範。
我不知道就駕或自駕應該訂一個規範標準,連消費者都不要(假設參加討論的都是消費者),還一直討論我個人懂不懂ACC,這才是我搞不懂的。
sunyearhuang wrote:
這跟我個怎麼應對無關...(恕刪)
不用想太多,這種科技老早就有,多裝幾顆 sensor ,收集更多資訊,配個更強大的運算器,這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又願意花多少錢買單?在你負擔的起的範圍,提供相對的輔助功能,要用,就要想想如何用,懶得想,就掏更多的鈔票,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
現在的 acc 被定位在輔助的原因也在於路況多變且複雜,再強大,也沒有廠商或工程師可以打包票它的完整性,那標準又要如何定?
你一直認為問題不在你本身,但這個問題就跟登山或水域活動甚至是遊樂園的設施一樣,即便有許多法規的規範,但總有未知的風險,要不要用,要不要參與,還是需要使用者自行評估,如果只想著我要用,但我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其實也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還是要注意路況
sunyearhuang wrote:
狀況是這樣的,啟動ACC...(恕刪)
sunyearhuang wrote:
前面我不是一直都"輔...(恕刪)

比如行駛高速公路上旁邊有一台拖板車,有人會加速通過,有的減速拉開距離,還有維持正常行駛,你是習慣減速拉開距離,可是系統邏輯是加速通過然後嚇到你,你能說系統有問題嗎?
你要去適應系統,不是跟你習慣不一樣就一直抱怨。
一直把問題提升到國家制訂標準,訂了就變會用了?系統就會讀你的心嗎?…哈哈!
samcentaur wrote:
比如行駛高速公路上旁邊有一台拖板車,有人會加速通過,有的減速拉開距離,還有維持正常行駛,你是習慣減速拉開距離,可是系統邏輯是加速通過然後嚇到你,你能說系統有問題嗎?
你要去適應系統,不是跟你習慣不一樣就一直抱怨。...(恕刪)

系加速通過?你有看我的描述了嗎?旁車己切進來1/3,加速只會撞上去不是通過。
你一直要談我個人,避開我說的政府應該要制定和監管安全標準,不知道為什麼。
我的狀況,前面己經提過了。距離都拉到只剩三四公尺還再加速接近。當下我煞車可以確保巿全,不煞車或許系統會即時煞住,也或許就撞上去了(儍儍開的加一位)。我選擇確保安全而己。
我反應算是快的,即時踩下煞車,但反應慢一點的人呢?
如果只是我個人過於驚嚇,安全標準完全可以忽略,我尊重。但用批判我個人過於驚嚇來推論不必有安全標準就太過頭了。
要談就談該不該有安全標準可以嗎?不要再談我個人怎樣了,OK
(己經提那麼多次不要談我個人,若還是只批評個人不論該不該有個安全標準,我就不再回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