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還在為鋼樑和安全氣囊各數爭吵不休時
應該多學習人家對各種安全維護所做的努力
也希望車商能多朝這方面看齊並積極降低成本
整合式安全概念:
事實上,再也沒有比研發新安全技術更可以激發Mercedes-Benz工程師的熱情了。自1950年由Bela Barenyi發明乘客安全氣囊起,即邁向安全的第一道關鍵里程碑,如今也已成為整合安全概念的眾多元素之一。
總是走在科技尖端的Mercedes-Benz車種,正逐步往"零意外駕駛"的願景邁進。我們將整體汽車安全規劃為四階段:在"安全駕駛”階段, 汽車能偵測緊急情況,適時發出警告並提供目標協助。第二階段"遭遇危險狀況"時,可啟動多種PRE-SAFER預防措施,以減低受傷風險。在“發生事故”階段,可以提供撞擊時必要的保護。最後階段“意外事故後”可執行多種後續措施,以利救援工作的進行。
安全駕駛:
我們的安全駕駛哲學:讓危機沒有發生的機會。
多數意外在發生前就已埋下危機:注意力不集中、視線不良或未預料到的危險狀況。C-Class因而配置可協助你輕鬆駕駛並能應付危機的安全系統。
智慧型煞車系統與智慧型煞車燈 (具緊急煞車時閃爍功能)
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
停車輔助系統
智慧型頭燈,包含: 近遠光氙氣頭燈、LED日間行車燈<C63 AMG無此配備>、可因應駕駛路況自動改變頭燈照射分布範圍、頭燈主動轉向功能、轉彎輔助照明功能、動態調整頭燈照距功能、頭燈清洗系統
倒車輔助攝影機
胎壓過低警示系統
遭遇危險狀況時:
Mercedes-Benz在2002年發表PRE-SAFER設計。它的基本構想是偵測出潛在意外的威脅,並把握事故發生前關鍵幾秒鐘採取動作。PRE-SAFER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就是設計用以掌握這關鍵的幾秒鐘。而ESPR電子操控系統及BAS煞車輔助系統的感知器能主動偵測出潛在事故的威脅,如轉向過度、轉彎太快、慌亂地緊急煞車或在接近某特定點時的猛烈煞車。
PRE-SAFER經由電腦精算評估資訊,當發現是面臨危險狀況時會立即啟動裝置來保護乘客,包括自動束緊安全帶、自動將前乘座座椅椅背移回豎直狀態(與座椅電動調整及記憶套件搭配)以及自動關閉車窗與天窗/全景式天窗等等。
意外發生時:
一旦事故發生,多項乘員防護系統可降低受傷風險。譬如當發生車尾追撞時,感知器即觸動標準配備的NECK-PRO主動式安全頭枕,這套系統能在追撞發生時的毫秒瞬間向前向上作動,及時保護駕駛人和前座乘客,有效減低頸部鞭甩效應傷害的風險。
C-Class的前座及兩側後座也配備安全帶束力限制裝置,以及多組安全氣囊,包括駕駛座與前乘客座的兩段式安全氣囊、側安全氣囊、幾可遮蔽所有車窗的車窗安全氣囊等。側安全氣囊及車窗安全氣簾也由壓力感知器啟動:如果車門在側撞時變形,由壓力感知器監控的車門外板與內板間之空氣壓力增加時,即觸發控制器來膨脹氣囊。
非但如此,C-Class圓滑的車身外觀,以及絕佳的潰縮特性設計還可保護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意外發生後:
依照事故的型態及嚴重度,可以採取各種措施以避免產生二度傷害,並協助搶救乘員的工作:引擎將自動熄火並切斷油路;自動啟動危險警戒燈及緊急室內燈;協助緊急搶救工作的措施也將展開,例如門鎖功能在發生事故後將自動解除。正面撞擊後,駕駛座門及後門之間的撞擊連結可以更容易開門以加速搶救工作。為達成全方位安全理念,Mercedes-Benz同時發行多種語言的急救指南(可至網站下載),作為急救任務的補充資料。碰撞反應輔助逃生系統將搭載於記憶套件中,一旦發生事故,可移動方向盤至便於乘員逃生的位置。
救援指南 (Daimler AG 網站) .
birdnest wrote:
現在汽車的安全觀念是 不要讓座艙變形是最高指導原則
你這些照片裡的VIOS 座艙都是完整的阿 可見得潰縮有發揮作用
安全觀念不要還在古早時代 不見得汽車還是要做的硬梆梆才行
之前在PTT的車板上 還有人說他的VIOS跟老VOLVO對撞 (VOLVO耶 夠硬了吧)
VIOS贏VOLVO 因為VIOS座艙完整 但是VOLVO的A柱居然還變形
TOYOTA是世界第一的汽車廠 說真的 我不相信他會讓其他國家的代工廠亂搞
任何一個小變動 哪怕是防撞鋼樑這種東西 都需要母廠同意才能通過
TOYOTA不會自己砸自己招牌的
更何況 現行車款都要經過ARTC撞擊測試才能上市 也就是其實國產車都是半斤八兩
一直拿座艙完整的VIOS開刀 不曉得有何居心?
難道是因為他是小車裡最省油的 讓其他車很難賣 所以才出這招嗎?
今天的照片是~ 別人的車小傷 坐艙也完整
但是 VIOS卻大傷~ 整個潰縮掉~
你敢想像時速在快一點的時候VIOS不會整個縮掉嗎?
還是開神車的人都是大愛精神 寧願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安全
如果真的是這樣 要對你們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