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selman wrote:看了前面這麼多的論戰我覺得還是趕緊建立送測制度才是終解才能讓大家對於國產車的安全性有一個底有了比較之後就知道我們國產車到底可不可以買了 在台灣,只能等街頭實戰來告訴國人,什麼是安全的車,偏偏街頭實戰車禍又不夠客觀,這就是兩難了!就等政府積極點了。
啃雞雞 wrote:其實包含在FOCUS也是這樣 美規可能為了撞擊分數 也在這地方有下功夫多一些加強材料 台灣不是偷 本來就走歐規 沿用歐規配置罷了 當初Rav4 4.5代在IIHS小面積偏撞測試時, 一大堆T酸說台灣進口的Rav4沒有像美規一樣的擋塊大叫...偷料~偷料~偷料~偷料~Rav4也不是偷啊, 台灣進口的Rav4也是歐規的, 就是沒有擋塊
Eigen wrote:一般人看到塑膠袋、塑膠瓶,誰會去分這是 PP , 這是PE同理,看到發泡的,一般也都俗稱保利龍,誰會去分 發泡聚苯乙烯 發泡乙烯聚合物 發泡聚丙烯 發泡聚乙烯 保麗龍就是發泡PS, 哪有什麼叫做發泡的就俗稱保麗龍EPS 發泡聚苯乙烯,俗稱保麗龍。EPP 發泡聚丙烯,俗稱拿普龍。EPE 發泡聚乙烯,俗稱伊比龍。EPO 發泡乙烯聚合物,俗稱匹歐龍。不懂也要會谷哥啊一個二手車商隨便說, 酸民隨便相信那個叫做保麗龍, 還稱它偷料? OMG~
EPS 發泡聚苯乙烯,俗稱保麗龍。EPP 發泡聚丙烯,俗稱拿普龍。EPE 發泡聚乙烯,俗稱伊比龍。EPO 發泡乙烯聚合物,俗稱匹歐龍。有需要區隔嗎?他就是跟內鐵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一看什麼龍它的功用就是跟內鐵不同.不能說加了什麼龍然後其他不同任務的機構就拿掉.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東西,不需要Google一堆材質來證明自己讀多少書.什麼龍是車子設計師要去煩腦的,不是消費者煩惱的
riverbob wrote:難怪車廠要出來消毒說(恕刪) riverbob wrote:難怪車廠要出來消毒說製造品質比美日本原裝,鋁罐車又一台,一台用阿踢斯加高拉皮版,國產T牌真是不敢恭維,我知道還是很多想省錢不要命的,因為車不是買來撞的,我懂 你懂??看到標題..看到保麗龍..然後你就懂了??要砲...就等上路後你再拿撞車照片來讓大家懂吧!!看一下你上面的文章..這泡棉的作用是啥..懂???
Pan.tc328 wrote:他就是跟內鐵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一看什麼龍它的功用就是跟內鐵不同.不能說加了什麼龍然後其他不同任務的機構就拿掉. 看影片裡面, CC 是 內鐵+拿普龍不是很多車子都這樣設計嘛?當然有些偷內鐵,有些偷拿普龍,看各家節省成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