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s1.8E重複跑大禺嶺到合歡山莊(松雪樓)約3趟

Top Gear最艱難的旅程: 玻利維亞大冒險,三台NA的20年舊車

5:06 Range Rover終於再發動了 (之前已經過熱拋錨N次+落水)
5:45 三傻終於撐不住了,17,200ft=5,242m 掉頭下山

就算車可以動,人也不一定撐得住^^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henryliao0501 wrote:
我的最快紀錄從花蓮機場到台北市國道三號辛亥路出口是2hr18min(tercel)...(恕刪)


自排拖鞋嗎!
有快喔!

2000年開1996 sentra 5MT,當時沒雪隧,頭城至蘇澳間怕罰單沒超過70km/hr
太魯閣新橋到台北麥帥橋還花了我2hr30mins


小戚 wrote:
相信這位大大應該是著...(恕刪)

速自排故障率低,但是較適合於汽油車吧!

配上柴油車,絕對會失去開柴油車的樂趣,不是嗎

建議自己去試開,試開過後才知道4at會不會失去開柴油車的樂趣
VINVIN1221 wrote:
速自排故障率低,但是...(恕刪)



4at...

我只知道一般4AT會感覺到換檔的頓挫

哪來的樂趣...
來個雙離合器吧.....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神戶齊 wrote:
4at...

我只...(恕刪)


小弟也認為4at 對 i30 crdi 來說是一種缺陷
但我是從油耗觀點來看,希望加個第5速,讓高速能更省油
但就家庭房車來說,4at已足以應付任何狀況,柴油樂趣也遠超過家庭需求
因為載著孩子與老婆,有多少人敢激烈操駕.
所以我一直強調家庭需求
focus 有一些家庭需求沒考慮到,我甚至想不通,洋人都那麼高大,如何座進focus 後座會感到舒服,因為我177CM 座后座,已幾乎頭頂天/腳碰前座椅,所以光這一點我就排除FOCUS 為家庭房車的選項.
danyshih wrote:
Top Gear最艱...(恕刪)
單純交換心得,無意筆戰,畢竟各有喜好
小弟我也是177,坐Focus後座並不會頂天立地呢!而且我的還有天窗,天棚又更低了。或許差在前座調整方式吧?小弟我習慣稍微坐挺一點、位置高一點,雙手手腕可以很輕鬆的靠在方向盤最上緣,而不必前傾才可以抓握住最上緣。這樣子後座空間還算OK(可能因為前一輛車太小了,現在很容易滿足)
i30 crdi當初也想去看看,不過也是規格有差了一截,像是排氣量那些的,要我從汽油1.6換到柴油1.6並不具太多吸引力。其他的大概就像其他網友說的,配備真的是比較陽春一點。所以後來就沒有去看實車了。有機會也想試乘看看i30 crdi,畢竟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自由開放的市場,原本就會有各種廠牌、型號的各類商品,如果世界上只有i phone、只有canon相機那也是挺無趣的。拋開成見去瞭解各個產品的優缺點,選擇自己喜好、適合自己所用的就是好產品。
一點點心得囉!
另外,focus在歐美或許真的只算small car喔!那是在台灣被定位成「中型」,實際上確實以洋人的觀點只能算中小型吧

VINVIN1221 wrote:
小弟也認為4at 對...(恕刪)
VINVIN1221 wrote:
小弟也認為4at 對...(恕刪)


當然是家庭需求優先
我也不是說要競速需求

在整個安全上..i30或是i30CW最頂級款..
比不過同價位的FOCUS......
既然是家庭上那一定注重的是安全

至於4AT和5AT老實說,個人不會覺得差太多....雖然能控制更精準
但是在換檔模式上還是延遲較高
我會覺得比較貼近手排模式的雙離合器會更好........
畢竟你1檔運作時,2檔會待命.....2檔運作,3檔待命
至於無檔變速那種像速克達的..因為動力損耗較高,個人較不喜歡

就家庭需求而言,我會覺得i30..是不夠的...真的很不夠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Phenix wrote:
有點越描越黑的感覺正...渦輪車的影響會比較少 是ECU 接收到 含氧感知器 的氧氣量不足
所以會依照實際進氣量進行供油補正

所以渦輪車在高山上的發揮 引擎輸出會比較足(恕刪)



含氧感知器不是Turbo車專有的吧, 壓力感應器才是. 壓力表並不是量壓力差而是絶對值,
如果預設要打到1.5bar, 山上只有0.7bar, 它並不是0.7x1.5就停止,而是笨笨的打足預設的壓力值, 所以需要比較長的lag. 一旦打到足量的氣壓, 引擎就可以發揮正常的水準, 油耗也是.

含氧感知器回報氧氣量不足是減少供油; 這個修正不是要讓你在高山上更有力, 而是讓你在二害當中 (跑不動 or 排黑煙) 取其輕, 也就是讓你的車更無力. 這個動作㑹讓NA車在高山上只能發揮部分的實力, 當然油耗也變小了, 此時就算你油門踩到底, 引擎還是不㑹全供油.


其實這二種方法都不完美, 我比較看好電動車在山上的表現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Simon_shih wrote:
含氧感知器不是Tur...(恕刪)

沒錯

唯一不會有高山症的車就只剩電動車了...
電動車爬山,平地能爬上坡多少,高山就能爬多少

只是電動車的電池售價還是個很大問題....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純電動車,如果一直爬坡,沒有足夠的下坡啟動回收動能,會不會電力不足呀?
純好奇

神戶齊 wrote:
沒錯唯一不會有高山症...(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