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車主的原罪

Accord7th wrote:
而就如同我所說
該版最熱門的討論都是這種沒營養的標題

沒營養的標題,你也參與討論了,不是嗎?
除了TOYOTA 沒有一家車廠 是採用上一代的底盤 與上一代的引擎 經過包裝後
敢堪稱是新車....這一點HONDA沒有 MAZDA沒有 FORD也沒有過........(恕刪)

這個~其實很多品牌的車也是將舊引擎或舊底盤修正一下就上市,也都叫新車喔!(ex:Honda四代喜美與第一批五代喜美的引擎是一樣的、Nissan新好男人更沿用引擎與底盤從新好男人到CE到HV再到M1 160、福特i-MAX延用的引擎是2001年就已經上市的Metrostar而底盤也是延用Focus的......),個人覺得重點不在於New Altis使用舊引擎及舊底盤(New Altis的底盤說實在的有經過調校了且真的有進步)而是名名國外版本的(甚至連對岸)New Altis都已經改用新引擎(Dual VVT-i),為什麼台灣國產的就要延用舊的?是和泰太自負?還是toyota看不起台灣市場?

車訊國際的改裝雜誌 哪一期忘了
底盤強化過的 YARIS TIS 1分4秒
SWIFT 我沒仔細記 DP 的幾台車成績也不錯
一堆馬力再大 車價再貴的車 做出來的成績 請自己翻閱........(恕刪)

這位大哥,您拿出底盤強化過當比喻有點失當喔!經過強化就不叫原廠車,每一台車只要強化不都會更好!要真的可以這樣不公平的比喻那乾脆說focus、206或sx4可以跑WRC代表戰力很強(天啊!WRC跟市售車差很多耶!但那也可以算是"強化"後吧!)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putin456 wrote:
TOYOTA賣得好,...(恕刪)



"TOYOTA賣得好,
是因為他TOYOTA車做的好,
跟和泰無關,
怎麼牽都牽連不到和泰。

TOYOTA在台灣被批,
是因為和泰亂搞,
跟TOYOTA無關,
卻牽連到TOYOTA。

開版大說的原罪實在太沉重,
不過仔細想想,
是誰讓和泰甚至於台灣全部的國產車商有恃無恐?
是誰讓他們新引擎、新變速箱想不給就不給?
是誰讓他們4顆、6顆安全氣囊偷到剩2顆甚至於根本沒有的?
是誰讓他們瞞天喊價?

TOYOTA的車很好,
我也想買TOYOTA!
有人說有錢誰不想買進口車?
說得很好!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
我們這些買平價(甚至廉價)進口車主的心聲?
我們想說的是不偷我們也想買國產車!

原罪?
TOYOTA的車主沒有原罪!
而是和泰的車主有原罪。"

"說,
某版主老頭大那台飛雅特PANDA的配備跟原產地的一樣,
好像SX4也是...
而且這兩台車的價格又好像跟國產車差不多...
而又為什麼市占率超過30%的,(代表賺最大嚕?)
會跟其他競爭的爛車一樣在偷安全配備呢?
真好玩。

TOYOTA的車真的很好,
我也很想買,
煩請各位現任/將是的車主大人,
請您們先不要再買由台灣和泰所國產的TOYOTA了!
拜託您們,
我想買到跟國外相同配備的TOYOT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原產 Camry 進口車主,想買到跟國外相同配備的TOYOTA。

和泰國產 Yaris=\ 國外TOYOTA原產 Yaris, TOYOTA的車主= TOYOTA原產進口車主.
和泰國產車主= 和泰國產 Altis,和泰國產 Yaris, 和泰產 Camry.

ThomasLin wrote:
對啊!!我也覺得很好...(恕刪)


TOYOTA的安全性並不會不夠,
你一直把他混為一談,
就是因為你希望把回你話的歸為反T部隊

為什麼拉不下來?
因為他是TOYOTA!
而TOYOTA的車是好車。

和泰今天這種做法,
就是吃人夠夠,
國外用新引擎、變速箱,
台灣呢?
是誰造成的?
難道是我們這些不買他車的人造成的?
為何台灣人買不到與國外相同配備的TOYOTA?
可憐的台灣人,
必須要接受這種不平等、被藐視的對待!
當初"殺肥肉"上市曾一度打的和泰老總不得不端出牛肉,
為何現在沒有辦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台灣人今天不得不接受和泰這種做法,
難道還有其他可以怪罪的人嗎?
2019 SUZUKI VITARA 1.4S AllGrip
thomas528tw wrote:
這個~其實很多品牌的...(恕刪)


大大的第一點我贊同..因為今天並不是沒有開發新的引擎.但為何要做分區呢?但很多車會採用相同底盤是那因為那付底盤本身結構就算不錯摟..也算節省開發時間和成本之一..不過你看看會共用底盤的車在行駛穩定的穩定度來說都有一定的水準..像FOUCS-MAZDA3...TIIDA-雷諾的底盤..就上面說的也並沒有人嫌開起來不穩.但要說到操控不是單單底盤結構好就一定好還是要經過懸吊系統的配合..開過SWIFT的人會開不出跟YARIS的差異性?看來大大的敏感度算低吧或是跟本沒有去測試吧只是順順的開..就我再開過兩台後..SWIFT的底盤和懸吊的穩定度的確優於YARIS給大大很簡單的測試同一個灣道兩部車用一樣的速度進彎和出灣車身動態的反應.和繞錐這是最基本的測試.再來就是在高速公路行駛時用限速內變換車道時車身的穩定度..都可以感覺的出來車子底盤和懸吊的穩定度..但記得沒車再試不然又被說成飆車族了
ThomasLin wrote:
再來,有人指教SWIFT有送ARTC,YARIS沒送,那我也要請大家幫忙一下,幫我列出目前有送測的車型,看是只有TOYOTA沒送,還是大家都沒送?至於YARIS,這大概是國瑞目前唯一一台有送ARTC的車,只是沒有公佈,不代表沒送。


這個邏輯就更奇怪了
果然只能說好的
說不好的就開始牽拖別的產品說別人也一樣爛
是你自己舉SWIFT來比,又一再強調要比數據
真正有數據的比輸就開始把戰線拖大搞擺爛
台灣消費者就只能選擇接受大家比爛後產品嗎?
講數據這招也很高明
國產TOYOTA比較弱的操控性相對上本來就無從由數據比較

那個有送測卻沒有公布就更好笑了
既然都敢送測,其他競爭對手(SWIFT)都送測,而且也都拿出來宣傳
以和泰的行銷能力,居然會不公布?
你一直強調數據
請問不公布和沒測有何差別?
還是只要和泰說的就算,那你不是更好笑的全然不看數據?

而且這種有送測卻不公布更令人起疑
唯一合理的解釋反而是測試成績很難看所以不敢公布

講那麼多美化護航的話,不如真正的拿一台台版的車去送測最具有說服力
中國的豐田為了消除消費者對中國製品質不良的疑慮
送兩台新ALTIS回日本原廠撞給大家看
為何和泰不敢或不願意?
台灣人的命比中國人還不值錢?
原廠不願意送測,路上有人用血的教訓撞給你看了
還是有一堆人說"車不是買來撞的","我小心開就不會有事"
是台灣人自己造成的,還是車廠黑心賺太多?

前陣子公司找人,因為個人興趣,面試了幾個從汽車廠出來的人(因為基本上個人認為車廠出來的應該都很耐操..哈哈)
談過之後,在台灣的國產車有強制送測之前,打死我不會買國產車
每一家都一樣,只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詳細內容因為我不是現場看到,不適合在這裡說

最後,既然要說數據
和泰去年EPS 7.82
稅前盈餘 四十幾億
平均你買一台和泰的車,和泰可以賺你四萬多的純利(這是已經扣除薪水房租等成本後的純利)

和泰只是最後段的銷售公司,在整個產業鏈上應該是利潤最薄的
賣一台車還可以有四萬塊純利,更不要說前面利潤更高的製造公司
別忘了,你付的車價裡還有25%的貨物稅和5%的營業稅
扣掉這30%的稅金,業務員薪水,店租水電,等等成本之後和泰還可以一台賺你四萬塊
還有前面的利潤更高的製造商
你覺得你買車的錢
是去買車子的本質,還是去貢獻車商的EPS?
Qmore6545 wrote:
這個邏輯就更奇怪了果...(恕刪)


大大的說法..應該是真的有接觸到車場內部的人吧...我想我一直在說TOYOTA的車除了操控不好外..其他都不錯..但真正不好的不是在車本身而是在車商..不過我想會這樣也是我們這些消費者養出來的吧
Qmore6545 wrote:
這個邏輯就更奇怪了果...(恕刪)


國產車商和泰製國產Toyota甚至於台灣全部的國產車商,有恃無恐不願意送安全測偷,跟國外相同安全配備(安全氣囊偷到剩2顆甚至於根本沒有) 是我們這些消費者...................
Qmore6545 wrote:
這個邏輯就更奇怪了果...(恕刪)


銷售公司,在整個產業鏈上應該是利潤最薄的 ?
更不要說前面利潤更高的製造公司?

這各邏輯好像不對?怎麼我們鋼鐵業的跟大大說的是顛倒的,銷售的代理商反而利潤較高。

還有前一陣子新聞,種菜的跟菜市場的銷售零售商也是跟大大說法相反?您真的有實際了解市場嗎?

------------------------------------------------------------------------------------

大家討論時總會覺得,感覺護航Toyota的很多人,但是在人數上台灣和泰車主在台灣每各月總領牌量來算,就跟大家常常誤認為 T 牌車主不守交通規則是一樣的,比例原則本來就比較多,但是其他車廠的駕駛呢 ?
有人買車不是三兩年就換,有可能這一輩子就只買這台,在國內的國慘車中,當然就會需要考慮安全、外型、妥善率、車廠會不會又換人還是直接收掉、車壞找誰修,是全盤考量而不是只針對單一點,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認識那種修車很厲害的朋友。 T牌貴,但是其他國慘廠?好像也是狼狽為奸。

論安全,瑞典V 牌最安全,我也曾是使用者,也曾被大吊車從後追撞,路上很多過路人都說,好理家在是V的,要是國產早就推平了,北2高當時剛開放通車,開著那台 V 牌車上台北參加喜宴,回程在龍潭附近高速行使下,動力突然全失,連煞車也掛了,最後只能用滑行滑道路肩,還好當時環境車流量也不多,不然後果可能是報紙新聞上又一篇社會新聞。最後也拖回台中修(凱楠指定廠),修了之後問題也是一大堆,龐大的維修費用下也只能賣掉。 V牌安不安全,我會說很安全(我也知道),但我會不會去買.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至於國慘車,買不買,感覺每家都一樣的(消音)。進口車要妥善又怕倒,會想要買的也只有那幾家(1A2B),但價格感覺離我越來越遠。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
SKIN wrote:
銷售公司,在整個產業...(恕刪)


產業不同,生態本來就不同,這有啥好奇怪的
特別是汽車的品牌價值在製造商又不是在經銷商
經銷商會有啥利潤?
你會買TOYOTA也是因為豐田這塊招牌
又不是因為國都或是北都或是和泰
聯強賣手機會比NOKIA賣手機好賺嗎?
有機會你去打聽看看其他廠牌的經銷商
有沒有和泰那麼好賺就知道了
汽車產業經銷商經常都是賣車沒有賺錢.靠保養場在賺錢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