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s 11代要如何改善高速穩定性及山路會晃的問題?

BJR wrote:
謝謝你的建議. Ma...(恕刪)

如果覺得Mazda6太大台, Golf也可以考慮
這兩台我都開過&坐過
new Mazda6算是同級車裡面避震器比較硬的, 但卻不會硬的不舒服, 相反的, 很多震動都可以一次化解, 坐在後座可以感到路面坑洞或路面起伏的變化, 但完全不會有多餘晃動
方向盤不算重, 但操控感算很靈活的, 你完全不會覺得車子有4.8m這麼長

Golf 7則是很舒適, 但車子雖不大, 高速穩定性倒是非常出色
過彎有歐系車的沉穩感, 但靈活度也還不錯

而Altis, 我覺得你不用花錢去改它
這邊一堆人說因為避震器太軟才會搖會晃, 但其實它避震器一點都不軟啊
要比軟, Audi A3 sedan都還比他軟, 靜止狀態押車尾可以晃兩三下, 實際開上路也不覺得硬到哪去, 過彎側傾大, 車尾晃動明顯....但就是有辦法做到方向盤完全不受影響, 前進方向完全不偏, 開到15格一樣可以輕輕鬆鬆一手握方向盤一手吃東西
高速會左右搖擺沒辦法穩穩的跑直線是車輛設計問題
為什麼德國車跑高速很穩, 是因為德國的環境就是這樣, 車子高速不穩會有人買嗎?
而日本車不需要跑那樣的環境, 時速110會穩就好了, 做到像德國車那樣高速穩定性就是over design了
而我前面有問, 是不是開Altis後跑高速公路比較不會想睡覺了?
這是有意義而不是隨便亂問的, 如果車子穩到不行, 高速公路開長途會非常想睡覺喔

==================================

VDI Award 2013 (這就是福特迷最喜歡講的fiesta操控啥鬼第二名的, 但那是2008年的事情了)

winner
Porsche Boxster/Cayman

highly commended
Golf 7

also shortlisted
Mazda6
Ranger Rover

所以Golf 7可以算去年度的"第二名"
Mazda6則可以算"第三名"

BJR wrote:
既然那麼多人建議Altis甚麼都不用改, 換車比較快.
那麼我倒想聽聽這些人的建議是換甚麼車呢?

我開E39 520,從出社會後就只開歐洲車,因為懶的改車,懶的當白老鼠,懶的被閃大燈,最近準備換520D,手上這台一堆人搶著訂,雖然是老車,安全性比神車太多了。公司那台公務車車也要換了,這次應該是N家的,終於可以脫離惡夢了。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BJR wrote:
既然那麼多人建議Altis甚麼都不用改, 換車比較快.
那麼我倒想聽聽這些人的建議是換甚麼車呢?...(恕刪)

如果你很喜歡豐田
就換GS F吧
台灣的豐田轎車
只有GS算操控取向,大概吧
那種很穩的歐洲車不要買啦!很穩就無趣了
神車搖搖晃晃才好玩啦!
買車送搖晃,讚啦!
smtv wrote:
如果你很喜歡豐田
就換GS F吧
台灣


其實is也不錯啦,只是路感回饋跟歐系車很不一樣就是了
建議樓主不必花錢改車,改了之後,二手價會變差!
花小錢買暈車藥來服用,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
seed77788 wrote:
其實is也不錯啦,只是路感回饋跟歐系車很不一樣就是了...

其實跟歐系車還蠻像的
不過避震器阻尼比歐系車硬
New IS, C-class, F30 3系列, A4這些放在一起比, IS的避震器回饋是最硬的
所以其他家都還要加AMG懸吊, M sport懸吊, 才能回歸操控本質, 而Audi我不知道要加什麼
IS開起來像加硬的Audi, 我覺得低速或高速硬碰硬的感覺都稍微多了點, 建議原廠胎磨完後可以換胎壁軟一點的胎

千萬不要相信台灣汽車媒體寫的評論
我開過一輪後發現他們都在亂寫

BJR wrote:
謝謝你的建議. 我想...(恕刪)


後下防頃桿不用裝,Altis後扭力樑就像是個超硬的防頃桿,也是因為這樣的結構讓Altis過彎轉向特別靈活,而不穩定也是因為這樣。 要穩定應該是裝前防傾,但是這樣你過左右不平的路面就會有不舒適的扭動。

有人建議用防頃王之類的產品,我也蠻推薦的,雖然說防頃王沒有辦法抑制過彎阻尼拉不住彈簧回彈的力道而造成的不穩定,但是對於過彎初期車身側頃抑制是不錯的,卻也能夠保持在遇到路面左右不平時候前懸吊的獨立性。 後彈簧不用裝,裝前面就好了。

有人叫你換車,那成本很高的.....除非叫你換的幫忙出,不然只是出張嘴而已。

oddchung wrote:
後下防頃桿不用裝,A...(恕刪)

我有裝過防傾王, 除了可能會有點異音外, 真的是很實用的東西
大家可能會以為加個東西在彈簧中間限制彈簧收縮量是不夠正派的做法
但其實很多車子原廠就這樣搞了, 只是不讓你們看到而已
現在的汽車設計理論, bump stop(緩衝墊, 或稱為饅頭)已經不是單純用來防止筒身觸底而已
還要負擔懸吊大幅壓縮時的車體支撐, 那顆緩衝墊的軟硬與長短是經過設計的
像我以前Mazda3的緩衝墊不是很硬, 但車子放下來後, 緩衝墊離筒身上緣只有2cm間距而已, 也就是稍微壓縮就會壓到緩衝墊, 此時他就充當第二顆彈簧使用, 而且他是非線性的彈簧, 越壓縮會越硬, 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撐效果
如此一來在路面小幅起伏的時後, 懸吊不會太硬
但過彎或遇到比較大的衝擊時, 懸吊又不會過度壓縮影響車身姿態

不過還有個問題是阻尼
我不曉得Altis的阻尼夠不夠, 是不是能讓車體動作很緩和
像Mazda3 rebound damping就覺得不太夠, 側傾回正的速度都非常快, 整個操控感就是非常躁進
我猜Altis設定應該也不太好吧, 如果阻尼動作很平順, 樓主應該不會上來抱怨搖搖晃晃吧
買這個車就順順開省油,還要尬山路....就不要買這台,我的意思不是說這台不能開山路!
wang111 wrote:
其實, Toyota...(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