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Liao wrote:
雖然轎車的煞車系統可能較貨車優,但平常的保養是緊急狀況是否可安然度過的重要關鍵。
煞車油在連續煞車下,是有可能因過熱而沸騰,接下來就是煞車失效。
台灣有很多山路都是存著這樣的危險的條件,至少我以前的同事在溪頭就碰過,他還是開著才兩年的轎車。
正確的下坡方式,放低速檔,再配合煞車。...(恕刪)
以武嶺下山來說 (武嶺到清境或是埔里) , 有些人下山是 2,30 km/h , 但有些人下山是跑 6,70 (or 更高)下山的 ,
跑 2,30 下山可能會用到低檔煞車 , 但是 6,70 衝下山的用的機會就比較少 , 打低檔反而可能是彎道後要急加速才打低檔吧..
當然啦 , 大家一定會說 , 跑 6,70 (or 8,90 ) 下山 = 不怕死(or 找死) ,
不過事實是這樣子 , 每個人開車習慣不同 ,
如果硬要大家下山打低速檔 , 可能很多人開起來頓頓的吧.....
我住新竹 , 我開手排 10 年 , 開自排 10 年 , 武嶺上下至少 100 次以上
(包刮騎機車, 合歡山來回或穿到東部去)
從來都是手排的 4,5 檔位或是自排的D 檔下山 , 除了彎道要加速外並不會換到低速檔位 ,
是有遇到過一次從武嶺下到清境農場時發現煞車變差而停下來休息順便讓煞車冷卻(那一次就開很慢下山)
我在想 , 自己開車應該知道自己的車況 ,
當發現煞車不是很好的時候就該停下來或是開慢一點加上利用低速檔位方式輔助煞車 ,
如果對自己煞車有把握 , 而且也不是那麼危險的狀態下 , 並不 一定要用低速檔方式煞車...
總之, 依照自己車況及山路路況去調整自己開車方式應該會比較好一點....
我也想知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