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從物理學角度來看,車體剛性不加強,氣囊再多也枉然?


球德洛 wrote:
想想看,一個鋁罐裡...(恕刪)


褲大真是一針見血,鞭辟入裡
450D+10-22+17-55+18-55+55-250+430EXII
再多氣球都不會比車體剛性強有用

縮到A柱=車頭都沒了還在講究氣球勒......抱著被夾死比較安慰嗎


就現在的國產車跟90年代美系車對撞...例如特萊斯勒車系

它撞到你縮到死.它可能還沒什麼感覺

沒什麼氣球啦
就憑著剛性強.板金厚.夠硬啦

撞到時較軟的那車就是較硬的那車的緩衝
不管誰撞誰都一樣

軟的吃虧


而豐田多軟有目共睹.電視新聞車禍都看到它有多軟

像很多計程車開的WISH車尾如被正面撞會縮到整個第三廂不見了

小孩坐那裡也就跟著.......


氣球多多騙錢而已
不如車體堅強來的實際

最先承受撞擊力的是車體
主要攔住人不撞到車內飛出車外的安全帶
氣球只是輔助而已
國內沒有像樣的撞擊測試場所 更沒有像樣的鑑定機構
台版altis剛性弱都快變成常識了 根本不需任何影片資料佐證
新聞一大堆 然後易失控也是他的特點

請看連結
需要送撞擊檢測嗎 ?

新聞一堆ALTIS 的直接現場馬路實況撞擊事件 , 是真人 , 無虛偽造假的真實事件, 可信度 100%

樓主的見解, 是我心中也想說的話,

barbielinda wrote:
需要送撞擊檢測嗎 ...(恕刪)


這沒辦法啊

因為路上都是Toyota的車阿

aul69 wrote:
ALTIS雖然車體...(恕刪)

鐵罐鋁罐是個很好的比喻
還是買RAV4好了






依照我讀書的經驗,蒙皮除了美觀,風阻,其實對安全並沒特大關係。
樓主!!
實際實驗後!!
果然驗證!!
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強!!
從車體安全的發展來看,車身的結構安全性早於氣囊的需要,因此
車身結構應該是最基本的。

安全帶的需要也早於氣囊,因此安全帶也會比氣囊來的更基本。

現在車輛的性能越來越好,發生車禍,車子未必會把人夾住,但是
當撞擊車速過高的時候,安全帶雖然可以拉住人的身體,但人的身體
還是會慣性的向前彎曲,結果是頭部撞在儀表板上,或方向盤上,

氣囊就在這時候可以產生效果。
或者在側撞的時候,當車身被撞擊時,車身結構要夠強,
但是車身結構強度夠,能夠阻擋外來的物體,但是因為慣性的關係
人會在車內撞上車子 的玻璃,B住或C住,雖然身體會被安全帶
固定,但是頭部還是會因為慣性撞擊前面說的地方,此時
如果有側邊的氣簾或氣囊,就可以讓身體不會被撞擊玻璃或
B柱。

但如過車身不夠強,這時候不管是前方撞擊或側面撞擊,引擎或是
對方車體都會深入直接撞擊乘員,此時乘員就有可能受到更大的
傷害。

因此從撞擊發生到乘員受到傷害的程序來看,第一個順序就是車身的結構安全。
那位從事救護的大大,應該會有那種,車子受到側面撞擊,車門有變形,沒有
夾住乘客,但是因為頭部撞擊玻璃,AC住而造成重大傷害的例子吧。

IIHS的 小面積撞期測試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沒有經過主要的潰縮區,
而是直接由車艙承受撞擊,如果此時車身結構不夠強,車艙變形太多,
成員的身體就容易受到擠壓,而且因為變形量大,駕駛因為慣性撞上的不是
氣囊而是A柱。
但IIHS的車是特殊規格,只有在美國販售的車才有相對應的結構。
不能直接拿來應用,除非開的是自己從美國市場上直接運來。

所有的撞擊測試,雖然會有測量車體變形的狀況,
但是最終判斷還是假人所承受撞擊力量的紀錄,
因此這是依整體的防護,缺一不可。

現在任何一輛車如果沒有側面氣囊,在ENCAP 或是美國的NCAP 都不可能
拿五顆星,甚至四顆都沒有辦法。

SUBARU的水平對臥引擎,除了降低重心,其實在安全性有個很重要的功能,
因為它的引擎本體位置低,有助於在撞擊發生時能落下在更低的地方,
以減少引擎擠壓車艙的機率。這點也是水平對臥引擎的安全性之一。
hybridbio wrote:
不錯 不錯 這樣才...(恕刪)
何不試試殺蟲劑~不用腳踩也可以殺死蟑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