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ALTIS 的後懸吊系統.真如文中所言的爛嗎!?

拉滴塞帳號 wrote:
紅色字體的文字應該適...(恕刪)

如果是諷刺就免了
一天到晚真的修沒有人受的了
那個車廠自然就會倒
更不用說F版天天應該都會是炮文了
我連家裡的手工焊接那台車都懶得講了
還刺客哩

wang19760111 wrote:
premio之前和之...(恕刪)



認同
在這說別人的壞話

到不如好好要求自家公司的售後服務

自己態度不改變再怎說人家壞話

你家的車也不會賣比較好
我有一個朋友,兄弟倆剛好都買了09年的MAZDA 6和ALTIS
有一次烤肉,我問開ALTIS的弟弟,ALTIS的操控和哥哥的MAZDA 6那台操控比較好
他竟然說ALTIS比較好....還跟他哥哥二個爭的面紅耳赤

我聽了差點把嘴裡的烤肉吐出來....
看到這裡為止的感想,
我覺得altis的後懸吊設計在一些專業車友眼中是有問題的,不合格的,
但是台灣原廠認為這種設計沒問題,因為該牌車主不會開那麼快,就消費用途來講是合格的。
至於誰對誰錯,什麼程度算有問題該召回,台灣似乎沒有公正的單位進行評斷。

只能說,altis的後懸吊的確比較差。
至於合不合用怕不怕影響安全性,就看個人考量了。

P.S. 別說後輪抓地力比較不重要,後輪打滑比前輪打滑還容易要人命,米其林是這樣說的
謝謝樓主
樓主真的是在積功德的

請聽聽小弟的經驗
小弟2年前換車時
對車還是個白癡
原本的Tierra很好養
10年期間也沒出什麼問題
對車老實說沒什磨概念
所以也傻傻的把Altis考慮進去
後來在01這裡爬了很多文
其中包括那篇車測中心打滑記者受傷的
加上一些大大不停的解說歐系車與日系車(尤其是Toyota)安全上的不同
(也要感謝這些歐系車支持大大)
讓小弟開始覺醒
原來車不是看DVD跟導航而已
還要看懸吊系統是否為獨立懸吊
煞車系統是碟煞還鼓煞
ESP為何...

後來至少選了現在大家公認國產車裡較為安全Focus
雖然安全性還是不足(正在努力升級)
但至少不是呆呆的跟著銷售數字去選Altis
2年高速公路通勤的經驗
讓我覺得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許多狀況下(別人亂切車道, 豪雨路滑, 趕上班高速奔馳...)
我想如果我是選Altis
那我今天不可能在這裡發言了

謝謝大大
請接受小弟的敬意
別怕那些Toyota大軍的攻擊
您做的是好事
會救人的
請堅持下去

happyharry wrote:
你一定要用這種態度回...(恕刪)



樸~~我笑了
既然你知道原廠會有做模擬或分析,
我只叫你拿出東西或是一些模擬數據等等來看看,態度其實沒有多不好說~~~
有啥好難過的!!!真怪~~~
我也只是打個問號~~沒必要跟你道歉~~~~

先是說別人扣你帽子覺得很難過,
後面再說別人沒多少斤兩,懶得講了之類的~~
那要不要也跟我道歉一下???
這樣似乎也沒有多高尚....XD
就都給你講就好了~~~~

話說我也沒說很危險阿@@
就是慢慢開就好了,
極限比較低一些~~惡劣狀況下比較容易甩
也沒多不好就是了....因為他的定位就是這樣
其餘一些優點就不再贅述了
柳風飛絮 wrote:
雖然我不是買T牌的車...(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跟上面淑女車觀點的大大…這兩則就一次討論完畢了!!

說真的,鋼材百百款,我還出具材質證明咧!真的用技術差異來做行銷文,還真的是要多念一點書才是!
而說altis爛的人可曾想過?把他當成計程車(代步)跟休旅車(車內空間還ok)不就好了??

為何要跟熱血evo(lancer車系),引擎本家(honda)比呢?
不同的熱血程度就買不同取向的車不就得了?

車售數是個奇蹟?那也只是證明大多數的人,只要代步、慢開、省油、空間夠用…等導向!
光省油、不適合激烈操駕,就在消費者心中引起共嗚了!

試想:老爸幫小孩子挑車子時,省油+慢開型的車,有啥不好??汽車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啥? 速度~跟正確的駕駛觀念~

現代會比較好?也許吧~但什麼車就會吸引什麼樣的消費者!汽車的特性也是百百款,怎麼不反求諸己的做出,比頭又大更省油、更安全、又比它更適合操駕的車? 然後又用更低的價格來回饋消費者呢?

所謂的「技術評比」是又評又比,可不是這樣找一處弱點猛攻就可以顯得自己高尚無比,殊不知把自己看重亦等於直接看輕自己。


上一代的altis車主120000km經歷

我的評價是:
1.後懸吊的確有單薄感(不過我覺得,正常操駕沒啥狀況(反正也不常超速)倒是原廠胎比較差,這一點比較窘)
2.每日30*2 km的山路(至少200趟以上的數據體驗,高懸吊+爛胎,需要一點兒技術性地安排車行軌跡)
3.車體外觀稍嫌老氣(但對年輕族群來說,也可以是一種成熟的表徵,見人見智囉)
4.省油(個人覺得這個相當重要,也許下一部車會考慮各車廠的油電車、柴油車)
5.國產車(保修成本不高、意義跟省油一樣)
6.傳說中的日系車板金薄?(照樣一個月洗車打蠟至少兩次,歐系車較厚?這一點已反應成本,省略~)
7.油門輕快,尾速不高(可以到穩定到130-140也夠用了!)
8.車體設計中 a、c柱對視線的影響(這個無解,只能在慢車時小心一點)
9.制服車(住的附近比較少,也可以省略…附近倒是不少保時捷=.=)
10.下一部車如果等級不提高的前題下,應該還是honda、nisan、toyota日系三品牌中再挑一台,因為除了車價格以外(經驗證明,車價差10萬內反而比較不重要了!!)其他的特性都差異不大,都可以用「操駕觀念、腦子」來修正。

韓國車,近年來長足進步有目共睹,但安心感不只是機構、設計上的進步
還有統計樣本要夠,畢竟這是汽車工業品管中很重要的一環。

以上,我試圖在主觀頭又大車主以及客觀評價消費者動機這個節骨眼上,跟大家分享!!

不妨也請業代大人們去上上品管、行銷、生產管理等課程,也許說起話來也會更動人一點!
光一支爛懸吊要打翻一個品牌,我是覺得~恩! 加油~


lkk77 wrote:
馬3操控好像不太好,...(恕刪)


彎道失控總比國道上的直線失控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