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liu36 wrote:
ALTIS 的行李...(恕刪)
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並非刻意找你麻煩,
但看到你所言一些錯誤的觀念卻又不得不出來糾正你的看法.
轉貼一篇供你參考: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ar/an9pvzx.html
一輛車的重量不僅影響動態表現,連油耗表現,乘坐舒適度等等許多方面都受到影響,所以車商們會想盡辦法為降低汽車重量,同時又不能失去車體剛性。如今選用鋁合金成為一種趨勢,主要是因為鋁合金不僅重量可以降低,同時抗腐蝕性也比鋼鐵出色,但是造價成本相對也提升,奧迪和 捷豹都是鋁合金的用戶之一,那麼究竟全鋁合金車身是未來趨勢?
一般人會覺得鋁合金車身,便以為所理解的「車身」都是由鋁合金打造,而其中的「車身」被普遍認為是車門,前/後引擎蓋和Fender 等車身表面的部件,其實這裡的車身是指車體的框架結構。隨著科技逐漸普及化,車門,前/後引擎蓋都逐漸採用鋁合金材質,只是比例比較少。「全鋁車身」中的「全鋁」指的是車體的框架結構主要材料為鋁合金,由於車體架構必須兼顧一定的安全結構,所以還是會混合高強度的鋼鐵,所以並沒有所謂 100% 鋁合金製造汽車,如果是概念車則除外。
在1989年本田汽車推出首部超跑 NSX,而廠方表示該車款是首款以全鋁合金車身打造的量產車,但是真正大規模量產是奧迪汽車,其首次展出 Audi Space Frame (ASF),大面積在車體結構和車身鈑金採用鋁合金材質,而該技術也逐漸沿用至 TT,R8等車款。此外較為高端的汽車品牌如 捷豹和 路虎都採用鋁合金車身,成功減重100-200kg,同時也提升操控表現。
其實鋁合金的好處在於輕量化,因為和傳統鋼鐵材質相比,鋁合金可以減輕重量,無疑能提升動力表現和操控表現,整個核心的優勢就是明顯的駕駛體驗。此外鋁合金擁有抗腐蝕性的能力,所以在耐用度方面自然比起鋼鐵材質更容易保養,而且安全性方面也是鋁合金的特色,鋁合金擁有2倍強的碰撞吸收能力,所以在面對碰撞時可以更全面保護駕駛者和乘客。
鋁合金最直接的缺點在於成本高,因為鋁合金和鋼鐵焊接技術複雜,要求的是高精準的技術造工,而焊接工藝也成為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鋁板的韌性差,面對衝壓成型的工序也極為複雜,無疑會拉高造車成本,那麼汽車售價方面相對就會提升。不僅如此由於造價高,維修費用更是高昂,有研究表示鋁合金的維修成本比起鋼鐵貴出 26% 之多,一旦發生事故還可能會面對無法維修,必須替換全新零件的潛在性問題。
輕量化肯定是未來趨勢,但即使大量使用鋁合金材質,也不能完全達到輕量化的效果,必須透過不斷做出調整和優化,控制成本,以及搭配材料下,才有往達到正真的輕量化。
文章為GTM汽車原創,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
據我所知用在車體的鋁合金大多使用5000及6000系列的鋁合金.
此兩種鋁合金經過適當時效處理,強度都可優於鋼材.
所以真的不要再以"鋼材少就是偷工或安全性比較差"這種錯誤觀念以訛傳訛了~
davidfrogtw wrote:
真的很不好意思~我...
此兩種鋁合金經過適當時效處理,強度都可優於鋼材(恕刪)
我知道你不是在找我麻煩,只是你見林不見樹的功力還真是一流,
才讓我們的討論會如此天差地遠的沒有交集。
你說鋁合金經過適當時效處理,強度都可優於鋼材,這點我同意。
但ALTIS會是用你說的這種經過適當處理的鋁合金來當作車材嗎?
若真如此樓主的行李廂蓋就不會輕輕一撞就變型,連板金都救不回來只能換整個了。
我相信你的鋼材、鋁合金相關的車體安全論,但台灣和泰汽車賣的在台生產(組裝)ALTIS,
絕對不會用你認為強度優於鋼材的鋁合金來製作其下車子的引擎蓋跟行李箱蓋,
其它車體結構上用的鋼材恐怕強度上也不足,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在台灣發生的車禍實例,
ALTIS潰縮成VIOS甚至是YARIS,那原本的VIOS、YARIS又會潰縮成甚麼?不用我說你也知道。
至於我前次發言所謂的"怎不全用鋼材"來製造車體,指的是台灣豐田自己在官網上提到的,
車身結構跟底盤"大量"用鋼材製成,我在酸大量跟全部有所差異,並非說要全車採用鋼材才是安全,
如果因此讓你認為我有一些錯誤的觀念,那讓我再說明清楚一點,免得讓你誤會了。
最後你說的強度優於鋼材的鋁合金,你也知道成本比鋼材還要來的高,
那你認為台灣豐田會用這種鋁合金來做行李箱蓋跟引擎蓋嗎?

搞不好用的只是0.6mm的鋼板。

********************************************************************************************
你對汽車車體材質的安全上想必知之甚詳,所以一直在說我的觀念錯誤,
但你真的忽略最重要的一點,你的論點是不適用在和泰汽車上面的。
davidfrogtw wrote:
仔細看你PO的車體...(恕刪)
本來已經覺得實在沒甚麼好說的,但是看見許多堅決擁護神車版友始終一直在強調,我所分享的神車被大貨車慢速推撞造成後行李廂受損的案例是屬於正常的潰縮效果,然後說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理論,甚至連鋁合金、輕量化的分析都跑出來了,最後竟然可以很自然的說,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和泰是不是有使用這些所謂強化的鋁合金鋼板!? 那你前面說了一堆跟真的一樣是甚麼意思? 真不知道這不叫做"為辯護而辯護 ",不然是甚麼?
也有許多網友說除非找另一輛車照原條件撞一下來做比較,否則就是不肯相信神車鈑金真的是"溫柔軟嫩"! 但是要求同樣條件再撞一次根本是強人所難,也讓人無從討論起。其實許多案例或許發生背景、條件不盡相同,但是只要你願意放下成見去推敲,仍然具有參考比較的意義與價值,只看你有沒有一顆客觀中立的心!
為了讓版友可以更清楚許多不同廠牌的鈑金強度差異,這裡提供 MOBILE01 汽車版上另一個新鮮案例給大家參考:
一位版友所駕駛的2017馬3從地下停車場正爬坡駛離快到頂端出口時,因為車輛故障突然熄火向後急速倒退撞到地下停車場的鐵架才停下,該分享文還有附上兩段影片,如果看完影片當時顯示的斜坡高度、熄火向後急速下滑倒車然後撞上停車鐵架的真實狀況,真不知道一直強調所謂撞擊動能、潰縮區保護乘客的版友,你們覺得以影片當時馬3倒車下滑撞急時的動能算不算強大? 然後再看看該部馬3的後門以及保險桿受損的照片(有許多嚴重的磨擦痕、後燈有破損,但後門結構沒有明顯變形、或者是許多版友常說的"潰縮"),與我所分享的本案例 ALTIS 神車經過輕輕推撞的受損情況來比較看看,相信你們心中對所謂的神車鈑金強度自然會有一把尺的!
馬3斜坡倒車撞擊案例文章連結: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6&t=5103725
*事故影片連結(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v=te76SdrudH4
*是故影片連結(二):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v=NLvPQAW5r28
祝大家行車平安!


davidfrogtw wrote:
仔細看你PO的車體...(恕刪)
說半天還是不肯承認自己是護衛隊,
不願說自己是在模糊焦點帶風向,
你說的鋁合金堅固強過鋼板,
車體剛性結構是否安全不是看鈑金,引擎蓋,
行李箱蓋等等的地方,這些大體來說都對,
但你還是故意忽略我一再強調的一點,
這些都不適用於和泰汽車在台生產的Altis
Vios,Yaris 上面。
我前面也提過,用潰縮車體來吸收撞擊力道
用來保護乘客安全,確實是汽車車體安全性
的一大進步。但也是要在遇到相對大一點的
撞擊時再潰縮才對吧!
意思就是車體基本上的剛性還是要有,
這些我在台灣和泰生產的汽車,在台灣
道路上展現出來的各種撞擊結果是看不到的,
看到你自稱有一分證據說一份話,
我怎覺得你在打自己的臉。
在這棟樓我們討論的是 Altis車體剛性
的問題,你一來就開始說我們認知有誤,
車體安全應該如何又如何才是正確的,
這難道不會讓人覺得你是要幫 Altis洗白?
但又說自己以前說過Altis 11代的安全
不好來表示自己不是護衛隊,
這該說你是欲蓋彌彰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