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的安全性為何不會進步?

問題不在車廠
看fortis全氣囊版賣得有多慘就知道了
其實樓主被灌輸太多歐洲車比較安全的觀念了
可以去看一下Euro-NCAP
早在1997附近的toyota車子跟當時的歐洲車相比
你會發現有些歐洲車還只有一顆星而已

安全性早在十幾年前就比歐洲車好了..
ga046766 wrote:
就是鈑金薄的跟紙一樣...(恕刪)

有個問題問很久了,卻一直沒有人能夠提出答案:
這麼多人都說國產TOYOTA鈑金薄,那到底有多薄?
有人能夠實際提出數據來嗎?
其他車(例如FORD)說有比較厚,那到底有多厚?
眾家車廠又各是用多少m/m的鋼板?

希望不是道聽塗說而已,
更有達人能夠提出答案來證明哩!
KaoSC wrote:
有個問題問很久了,卻...(恕刪)


手感 懂嗎
我家老爸的13年以上BMW535I關門手感
跟朋友的VIOS關門手感
整個就是差異感非常明顯

先別說老爸的老爺BMW(不管怎樣說 都是BMW的)
那說說我自己的SENTRA M1關門手感
還有VIOS 或是阿提斯這兩台車
T牌的車 我做我朋友的車
輕輕一推 碰的一聲 超大聲(我還被他問候娘親)
我就想 我明明就已經很小力了 為什麼關門還那麼大聲

由此可見 T排車 為何省油(因為車夠輕)
T牌愛好者不可否認的因為車子夠輕 所以才省油

所以板金薄不薄 不用數據 看個人手感就知道了
ga046766 wrote:
手感 懂嗎我家老爸的...(恕刪)


其實可以換個例子
以同期生來講,5的側撞是不理想的...
中和小黃 wrote:
其實可以換個例子以同...(恕刪)


同意 以版金而言5系列 真的是很不錯
可惜沒反應在撞擊測試上
如果還有人說撞擊測試不准 那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準
用摸的 用感覺 還是聽關門聲比較準

現在車是看車架 車體結構
F1就是最好例子 雖沒有氣囊 但他的車體結構 真的是很安全
但一般市售車成本差很多 還是需要氣囊來保護乘客
當然還有公正的第三方測試單位
如果現在還可以用關門聲 跟摸的來看一台車安不安全
那那隻手 可以去當第三方公正安全測試單位了

可以幫我的爛PRIUS摸一下 看可以得幾顆星嗎

http://www.consumerreports.org/cro/cars/safety-recalls/carcrashtest/crashtestvideo.htm

撞擊測試影片 有E39 5系列 應該是E39
我那PRIUS如果沒側氣簾也是poor
希望大家對安全性 可以提出數據 真的不要用摸的
和泰生產的 真的不要再比了 應該跟對岸的車 撞擊測試有的比

就像上面有大大提的 日系真的被推最安全的就是SUBARU 歐系就VOLVO
當然都是這幾年的車款 太舊的 應該就不是了
1997年
歐洲兩顆星左右的 大多是小型車
全歐洲只有一個車廠 超過四顆星 甚至到達五顆星
也就是第一個五顆星的車廠-雷諾
但是雷諾賣得最好的車 也只有四顆星SCENIC
當時賓士 S320約四顆星

F1以及超跑等
結構是一定要強 以及輕量化
F1可以達到超過300公里時速
轉彎 煞車 等的G力
用普通市售車 早解體了

全鋁合金車身 市面上販售車種 至少要兩百萬以上才有
籠形座艙 市售車做不到 除非你願意車子都是加裝鋼柱
還不是一體成型的
陶瓷碟煞加上耐超高溫煞車油 以及超高摩擦力來令片
100-0煞車距離不會超過40公尺
0-100不會超過4秒
身體不好無法操控
光是轉彎的側向G力 就可能使一般人暈倒
車輛造價 至少上億
怎麼比阿 @@
ga046766 wrote:
手感 懂嗎我家老爸的...(恕刪)

門板拆開塞滿隔音棉差不多就是那種聲音了...
ga046766 wrote:
手感 懂嗎
...(恕刪)
所以板金薄不薄 不用數據 看個人手感就知道了

板金厚薄跟安全性有何關聯??
你知道關門聲可以靠膠條跟門栓角度不同而改變嗎??
樓上也有人貼了,塞塞隔音棉也可以改變
你知道BMW的四缸車款是靠共鳴箱來達成雄渾有力的引擎聲浪嗎??
這些表面的東西都可以靠工程的方法來達成,就像恐龍妹化妝之後可以變正妹一樣
結果你相信你的手感測試板金厚薄 = 安全性好壞
卻對赤裸裸的NCAP撞擊測試不為所動??
國慘的T牌如何我不予置評
如果說進口版的Toyota安全性為何不會進步......
那也要看後面的車廠哪時候追上來呀
(國瑞好歹日資超過50%,還是T牌承認的金牌海外工廠,還會被批偷版金偷焊點......那其他廠)
ga046766 wrote:
手感 懂嗎我家老爸的...(恕刪)

手感?還是只有這麼籠統的說法嗎...

高級車的關門感覺比國產車好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上面很多網友也講了,這其中不光是板金厚薄而已,
門版內部用料及設計都可以影響很大,甚至厚實的聲音都是可以刻意設計出來的。

至於Sentra M1...大家都知道裕隆的確在營造質感這方面用了很大的心力,
但板金厚薄呢?它真的有比較厚嗎?
有沒有真正的實測數據可以說服人的?
證明他安全性真的有高過TOYOTA的同級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