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不會去酸....林北剪你.....沒通風椅、沒記憶模式、.....噪音大、迴轉半徑像3噸半、沒避震器......

==========
汽車製造同一生產線 因應不同國家....這不啥新聞,車沒事上身.....那是100%確定的.....
小弟比較在意的是:
主、被動安全方面....
一:
鋼鈑強度、點焊....等被動安全...希望別打折扣....
二:
主動安全....輔助駕駛....別偷工減料.....
說歸說....這台的後車廂高度,無法像小弟的3代目....載卡多....

所以小弟偏向:載卡多....垂直尾門+後滑門......MPV....

======分隔線======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B1%BD%E8%BB%8A%E8%A3%BD%E9%80%A0%E5%90%8C%E4%B8%80%E7%94%9F%E7%94%A2%E7%B7%9A+%E5%9B%A0%E6%87%89%E4%B8%8D%E5%90%8C%E5%9C%8B%E5%AE%B6&rlz=1C1YTUH_zh-TWTW1075TW1076&oq=%E6%B1%BD%E8%BB%8A%E8%A3%BD%E9%80%A0%E5%90%8C%E4%B8%80%E7%94%9F%E7%94%A2%E7%B7%9A+%E5%9B%A0%E6%87%89%E4%B8%8D%E5%90%8C%E5%9C%8B%E5%AE%B6&gs_lcrp=EgZjaHJvbWUyBggAEEUYOTIHCAEQIRigATIHCAIQIRigATIHCAMQIRigAdIBCTE0MDBqMGoxNagCALACAA&sourceid=chrome&ie=UTF-8&sei=zXHiaKPqC7v31e8Px9WNyAg
汽車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因應不同國家,通常透過「平台化策略」、「模組化設計」和「在地化生產」來實現,讓同一車型在不同市場有略微差異化的配置(如右駕/左駕、不同安全標準、地方特色配備等),藉此滿足不同國家的法規需求與消費者偏好,同時維持生產的效率與成本效益。
1. 平台化與模組化設計
一個底盤賣多款車: 汽車製造商會開發一個通用的底盤平台,然後在上面衍生出不同等級、不同造型的車款,如福特的「One Ford」策略就強調這點。
模組化零件: 關鍵的零件採用模組化設計,例如引擎、傳動系統、底盤結構等,可以在不同車款上共用。
2. 因應不同國家的調整方式
法規與安全標準差異:
駕駛方向盤:: 生產線會準備生產左駕或右駕的配置,或是透過更換不同零件來滿足不同國家的駕駛方向規定。
安全配備:: 根據不同國家的安全法規(如氣囊數量、ABS、ESP 等系統)更換或增減特定的模組化組件。
消費者偏好與市場需求:
影音娛樂系統:: 不同國家可能偏好的導航、影音或通訊系統不同,這些系統會以模組化的方式安裝。
地方性配備:: 針對特定市場的需求,可能會增添或調整特殊配備,例如寒冷地區的特定暖氣系統,或特定市場的越野性能加強。
在地化生產(組裝)與供應鏈:
零組件供應:: 在不同國家設立在地組裝廠,利用當地零組件供應商,以降低運輸成本並滿足當地法規(例如台灣的國產車在地化供應鏈比率)。
生產彈性:: 透過在不同國家設立生產線,可以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在不同時間段生產不同地區規格的車輛。
3. 實際運作範例
福特六和:: 位於台灣的福特六和製造廠,在「One Ford」策略下,能生產與全球其他福特基地一致標準的汽車,同時也能調整以符合台灣法規與市場需求。
總結來說,汽車製造商透過標準化、模組化的設計,再配合不同市場的在地化組裝與彈性生產,就能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出符合不同國家需求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