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kle wrote:
豐田的vvt-i和本田的vtec根本是不一樣的東西…

vvt-i和vtec比較?

真是對本田不禮貌


豐田的VVTI是和YAMAHA的共同開發可以說是仿Honda的Vtec的原理而已啦
但是後來豐田把本田幹掉囉~使用本田的技術開發VVTLi的可變氣門搭載的車子只有Celica7代目
在美國地區的Altis用的引擎就是這一顆1800CC原廠馬力180匹VVTLi
後來本田看到他們出了這個後感到震怒~因為用了他們的技術反將了他們一軍!才推出和他們一模一樣的i-vtec
如果這個是在十年前的K8時期說的話或許是很不禮貌的!但引擎可變氣門的龍頭到目前為止日本的本田還沒有
辦法再開發超越Toyota VVTLi的東西出來!那就要認栽
yoshiki66 wrote:
豐田的VVTI是和Y...(恕刪)


可惜的是...在台灣看的到 摸不到阿,除了自行進口該車以外 只剩有興趣跟口袋深度的GOA COROLLA車主有辦法換摟.
歹勢歹勢~不是180匹~剛剛看了一下是原廠馬力190匹六速手排!
台灣看得到也摸得到啊!只是看有沒有人想改而已~單引擎不加電腦應該是六萬內改到好~用原廠變速箱及電腦~改整套的話可能要上十萬以上囉~目前好像有幾台Altis有動過手術了吧
celica七代車頭移值!在雜誌上應該報過好幾台了!上馬力機都超過兩百匹以上!有沒有上三百匹的就不知道了
畢竟也只有1800cc而已!好像有看過雙增壓的Altis喔!這顆VVTLi引擎加機械增壓再加渦輪增壓六速手排電腦怎麼
寫的就不知道了~在雜誌上有影到過!
JACK.PAN wrote:
那個廣告有點失敗因為...(恕刪)


看到廣告,我笑了~~~
一開始那個圓形高台慢慢傾斜後,我以為車車的排氣管要變成火箭飛上外太空......
原來是要表演起步燒胎 + 飄移~~(原廠車請不要學,因為飄移之前很可能會先翻車or把手煞車玩壞 >_<" )

抱歉,以上純屬小弟個人的想像,絕對沒有惡意,失禮失禮...
andy2000a wrote:
toyota 還有 ...(恕刪)


幫忙更正 Nissan 的是 CVTCS 不是 MIVEC

MIVEC 是 三菱的
yoshiki66 wrote:
豐田的VVTI是和Y...(恕刪)


難怪ROSSI轉會到YAMAHA之後, yamaha成績
突飛猛進,難不成也是從 honda那偷了不少技術
過去的???
VVT-i是可變汽門正時,只有進氣側,
D-VVT-i是進排氣都有,

VVT-ii跟VTEC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好嗎??
一個是改變汽門正時(VVT-i),一個改變汽門開啟度(VTEC)
i-VTEC是改變氣門正時+汽門開啟度.....

VVT-i是根據引擎的狀態控制凸輪軸,通過調整凸輪軸轉角對汽門正時進行改變,以獲得最佳的氣門正時,提高扭矩,改善燃油經濟性,提高汽車的功率與性能,減少油耗和廢氣排放...

VTEC的設計類似於採用了兩根不同的凸輪軸,一根用於低轉速,一根用於高轉速,但VTEC引擎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將這樣兩種不同的凸輪軸設計在了一根凸輪軸上..

引擎電腦可以根據行駛狀況自動改變氣門的開啓時間和提升程度(揚程),低速和高速兩組不同的氣門驅動凸輪,並可通過電子控制系統的調節進行自動轉換,達到增大功率的目的....

i—VTEC系統是在現有VTEC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個"可變氣門正時控制系統"使氣門的重疊時間更加精確,達到最佳的進.排氣時機,

yoshiki66 wrote:
豐田的VVTI是和Y...(恕刪)


HONDA好像還有 B18C Spec-R 引擎1800C.C,200hp/19kgm
B16B Spec-R 1600C.C,185hp/16.3kgm



axillary wrote:
VVT-i是可變汽門...(恕刪)


vtec也有可變氣門正時控制…
全名「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vtec和i-vtec的差異在連續和不連續可變氣門控制
vvti http://tw.youtube.com/watch?v=9A6S1NUjg_A&feature=related
vtec http://tw.youtube.com/watch?v=q24D0xv49d4&feature=related

這兩段影片作了簡單的說明,VVT-i是將進排氣門重疊時間優化的一種技術!!
VTEC則是可控制汽門揚程及氣門開啟數量(低轉速時只開一個進氣門或是一個進氣門全開、另一個微開),以達到最佳化燃燒的技術!!
頭又大這樣開 早翻了吧 哈哈

開車穩穩開就好^^

廣告教壞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