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kon wrote:台灣體量小本來就沒有(恕刪) 而且電動車真的多了後...還可以當多點行動電源..回饋給電網....減少尖峰時間時蓋電廠的壓力......前提當然是回售電的遊戲規則寫好....畢竟也是有部分的人,上班後車子就沒在動
friendeo wrote:別鬧了,氨本身就是工(恕刪) 以原理來說你說的對但是以日本的產業觀點而言,脫褲子放屁可能不是那麼天馬行空想法由於日本能源來源都是進口的,在天然氣產地(如澳洲)當地直接合成氨氣氨氣相比天然氣可以很容易的液化、船運,到日本當地再轉回氫氣,是另一種思考模式前陣子聽研討會的內容,日、澳國家隊等級參加的遊戲
20190423 wrote:從石化原料提取氫氣,再用石化原料製造電池然後說電動車好環保好棒棒反正煉油廠發電廠污染在工業區信徒們都看不見對吧(恕刪) 其實澳洲已經和日本 開始試量產 利用劣質媒(用來發電沒效益不環保)製造液態氫的工廠 提供低成本又較環保的燃料給氫氣燃料電池汽車 (目前主要客戶是日本和南韓)不過鋰電池的製造和回收(幾乎沒有)的確是個嚴重的環保問題
與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動車的"加油"模式相當吸引我,畢竟與內燃機車輛使用習慣相同,排出水來也相當環保,只是氫氣的取得目前仍需靠石化燃料,若未來電解水的技術克服瓶頸,水在大自然極易取得,氫將可成為經濟又環保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