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兒 wrote:被小石頭K到+1感覺...(恕刪) 單純石頭打到就能銹成這樣,那十幾年前還在路上跑的車大有人在,但也沒像它銹掉一大塊,我之前接手的十五年老CV也沒像他有這種問題.............
yoyo_mmc wrote:昨天才坐同事的這台觀察整個車室質感完全不像是進口車...(恕刪) 的確,toyota 從還沒有L 牌開始,直到現在內裝質感就一直塑膠感很重,台灣和泰所代理的就算是等級高一點的車種,也高明不到哪去。不過toyota 的車,中控台各項按鍵都滿人性化的非常就手,儀表或是配置液晶螢幕的位置設計也都讓人容易閱讀,個人猜想平價國民車的內裝鋪陳的節省成本是Toyota 重心所在吧
TOYOTA的品質神話這些年以經破滅了! 昨天我的WISH (今天五月出廠, 六月交車, 該算是新車吧!)回廠做5,000公里保養, 向技師反應左後車窗升降有異音! 去取車時接待說問題已解決, 問他說是什麼問題, 他很輕鬆的回答:技師拆開門板發現車窗升降部份有螺絲未鎖緊! 聽完當場嚇了一跳, 這就是以品質著稱的TOYOTA的組裝品質???? 把這個笑話講給同事聽, 有人開玩笑說, 該不會開到一半發現輪胎或引擎掉了, 原因也是因為螺絲沒鎖緊!! TOYOTA本身真該把螺絲給鎖緊了! 否則TOYOTA的招牌很快就會被消費者踩在腳下.
Xmasbear wrote:扣掉進口成本和關稅之類的或許當初進貨成本不到五十萬要求可能也無法太高吧...(恕刪) 想不到這裡除了酸文、炮文外,現在還出現豪洨文。H 牌1500cc 的FIT 都要價六十幾萬,一台2400CC 的休旅車進口前的成本不到五十萬???那各大車廠應該爭相高薪請您去開發了。
cny168 wrote:想不到這裡除了酸文、...(恕刪) 一台九十多萬,扣掉政府一大堆稅,車廠利潤,運輸成本,業代獎金,搞不好真的不用五十萬喔!希望有懂得來 分享一下進口成本差多少一、自91年1月1日起,凡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製造之小汽車(不論新舊)以關稅配額方式輸入,其配額之分配及進口稅率之適用依下列方式辦理:(一)日本、韓國、南非、澳洲、墨西哥、馬來西亞及泰國生產者,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核配,凡持有該局核發之關稅配額證明書者,應依稅則第98章申報,進口稅率20.3%;而無法取得關稅配額證明書者,應依稅則第87章申報,進口稅率為30%(二)其他地區生產者,由海關按進口日先後順序辦理分配,配額內之小汽車應依稅則第98章申報,進口稅率為20.3%;配額外之小汽車應依稅則第87章申報,進口稅率為30%。。(詳細情形請至本總局網站「法令規章」項下「海關執行關稅配額作業規定」查詢)。二、未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辦理登記之廠商、機關或自然人,進口小汽車(不論新舊)如其離岸價格(FOB)超過美幣2萬元(或等值外幣)者,應先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台北市湖口街一號,電話:(02)23510271、網址:http://www.trade.gov.tw/】申請核發輸入許可證。惟其離岸價格(FOB)為美幣2萬元以下或等值者,得免證輸入。三、進口小汽車應繳進口稅費(包括進口稅、貨物稅、營業稅及推廣貿易服務費)之計算方式及適用之稅率,不因其為新、舊而有別。各項進口稅費之計算方式如下: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一)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配額內稅率20.3%、配額外稅率30%)(二)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30%(排氣量2,001CC以上者)(三)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四)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