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68 wrote:
呵呵 台灣車...(恕刪)
應該撞完還看得出是台車就蓋合格章了
prayer99 wrote:
看完了這篇,我覺得關鍵不在於台灣是那個版本。而是造車人的初心變了,如前述所言為真,RAV4之前在駕駛座小面積撞擊拿poor ,在增加了保桿左側擋塊後拿Good,造車者明知這塊擋塊攸關生死,但他只增加了左側,沒有增加右側擋塊,只為了能通過測試結果,不在乎生死,令人惋惜,以至於最新撞擊測試增加右側,只能拿poor。一塊擋塊成本會增加很多嗎?但足以讓撞擊測試從Good掉到 poor,換成我們小老百姓的語言,由生到死,這是豐田先生當初造車的初心嗎?...(恕刪)
PK2000 wrote:
看來這塊鐵很可能是專門應付考古題用的,考古題是駕駛座側
大考改成考乘客座側,沒在考古題範圍內就出局了
換個角度想,IIHS會設定這些撞擊標準主要是為了監督車廠維護人身的安全
某些車廠從最原始設計就以安全為首要考量,所以不管怎麼考都沒問題
但換成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修改的車廠,如果核心思維沒有改變
就算怎麼改,可能還是漏洞百出
舉例來說,現行Small Overlap是直線前進撞擊,所以加了小鐵塊可以擋住直線撞擊
但現實生活中能有幾次是這樣直線的,哪天來小偏角略過小鐵塊直撞A柱
那不就破功了嗎?
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既然知道需要加上小鐵塊才能保障乘客安全
那怎會加了左側,漏掉右側,然後美規版本和其他區域版本又有所不同
這購買者要如何在這可能影響自己家人生命安全的小細節中去分辨呢?
還是說應該要把小鐵塊也列入選配項目,就像是安全氣囊
需要安全點的,自己選配,明文寫出來,沒選的出問題是自己的選擇怪不了人..(恕刪)
loveeva30115 wrote:
我貼上的拆解圖能看...(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