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klin wrote:
當初說固態電池充10...(恕刪)
將來即使達到固態電池充10分鐘能跑1200公里的境界,
充電設備與成本還是一個關卡。
現在的快充站以充電10分鐘而言,一般在150kW的充電站可獲得100km的續航里程,
要在10分鐘充進1200公里的續航里程,需要:
150kW * 12 = 1800kW
這是多大的耗電量? 一般住家是不可能這樣充電的。
在充電線、充電接頭、充電器、契約容量、地區電網等都需升級擴充,
這將造成快充站的成本大幅上升。
現在的快充站每度電平均收9元,每度電約跑6km,
算下來每公里的耗能成本為1.5元,
就跟目前的油電混合車差不多了。
等這種貴森森的超級充電站建起來,每度電會收你多少元?
 
                                        
                                                    電車充電速度要追上油車加油,最少就是要800-1000KW"起跳"的輸入功率才有辦法...這種程度的快充站在台灣大概只能蓋在各縣市的變電站附近或是火車站周邊了吧
                                                
                                             
                                        
                                                    重點是就算這種充電站蓋出來了,車子支援嗎?800KW的充電功率,配800V系統你還是要跑1000A的電流,這充電槍的線得多粗多重?我甚至都懷疑現有的接頭能不能耐得住1000A了...
                                                
                                             
                                 
                                                    個人積分:2625分
                                                        文章編號:90183186
                                                    CcCManCcC wrote:
個人覺得純電車化的確不切實際,在台灣看起來也許還好(台灣的問題還是充電樁)
在國土面積廣的國家根本找麻煩(尤其無人區更是玩命)
想辦法讓燃油效率變成現在2倍以上才是真的
本來一公升平均跑13km的,變成跑26km就有環保效益了
如果哪天歐美國家政府開始覺得電動車沒效益+會讓某些國家做大
開始取消禁燃油車的政策
那就好玩了
前面說了
如果熱效率提升有這麼容易,就不會發展出hybrid或什麼輕油電技術了
歐洲汽車廢氣排放標準來看
以往大約都是每5~6年就訂出新一期的標準
為何EURO 6至EURO 7會延宕這麼久
種種事實都告訴你,內燃機的瓶頸到了...你居然還想要能提升2倍效率

至於禁售燃油車的政策,我的看法是頂多只會延後不會取消
零排放的個人交通工具,絕對是未來走向
所以要花了大把經費研發提升2倍效率,然後冒著不能在主要的汽車市場販售的風險?
在相對富裕且規模大的國家不能賣,然後市場只剩經濟實力較不足的國家
你是決策者會這麼做嗎?
 
                                 
                                                    個人積分:4295分
                                                        文章編號:90183817
                                                     
                                                    個人積分:3484分
                                                        文章編號:90185857
                                                    小惡魔新聞台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