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客山莊 wrote:
仔細裡解完我的文在說什麼後..要酸再來酸!!
機槍拿著亂掃是打不到獵物的~~...(恕刪)
要我框明顯一點嗎.....
雅客山莊 wrote:
由圖可見..T牌撞擊後能縮的那麼嚴重不是沒原因的...
車身大梁強化鋼..跟體盤車體強化鋼都沒有標示出來..<<這是正面受衝擊的樑柱~~
但我不解的事... 他所謂鋼性高的鋼材都用在"平面"撞擊的部位.. 尤其是橘色的保險桿內鐵..那種平面式的防護..給你剛性再高的鋼材也沒用..隨便撞就歪了~~...(恕刪)
這不是剛性跟強度分不清楚?明明是高抗拉強度材料,結果您說"鋼性高的鋼材"
平面撞擊剛性再高也沒用的話,那側撞鋼樑為何都是高強度鋼?
有搞清楚力傳導/潰縮吸收所需要的材質特性&鋼性需求(非材料強度)嗎?
或是為何高強度/超高強度鋼材的形狀都很簡單?
自從Teana搞了潛艇級鋼材的廣告之後,本來只有Ford車迷在那邊盲從的高強度鋼材迷思就一路擴展了
看來最不安全的車絕對是全鋁合金的了
全鋁合金車架沒有任何一塊區域的材質高過700Mpa(絕大部分甚至低於300Mpa),
照這邊的理論也是超不耐撞的設計
ariete wrote:
想太多了~~~同樣質量的車子潰縮愈小 = 減速度越大,不管有沒有別的軟車保護你
除非自身所在的車輛空重比另外的車大15%以上...(恕刪)
這我也很想理解,不知道有沒有物理高手可以釋疑??
理論上同質量相撞再原點,左硬右軟,最後還是應該停止在原點,
只是差在左邊軟者重心往右偏移多些,右邊硬者重心往左邊偏移少一些
所以得到V1^2-V0^2=2ax V1兩邊速度一樣的話,x越小的(硬者),加(減)速度a就越大
但實際上我想到如果是左邊彈珠和右邊棉花一樣重的時候
在原點相撞時,彈珠這時的質量應該會幾乎全數釋放到棉花,但棉花的質量應該不會馬上全數釋放到彈珠(因為太軟了)
所以可以想見彈珠應該會陷入棉花裡,最後停止點會偏向棉花(靠右邊)而不是在原點。
這樣的話是不是棉花的x反而會比彈珠小呢?
同理回到車上,車頭的潰縮裝置,也不會馬上反映車身質量到對方,越容易潰縮的,應該質量移轉的會愈慢吧?
也就是相同車重剛碰撞那瞬間會變成兩車質量不對等才是阿?
物理忘光了,希望有人看得懂我的意思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ariete wrote:
這不是剛性跟強度分不清楚?明明是高抗拉強度材料,結果您說"鋼性高的鋼材"
平面撞擊剛性再高也沒用的話,那側撞鋼樑為何都是高強度鋼?
有搞清楚力傳導/潰縮吸收所需要的材質特性&鋼性需求(非材料強度)嗎?
或是為何高強度/超高強度鋼材的形狀都很簡單?(恕刪)
真的幫不了有閱讀障礙的人士~~~

你框起來的部分只是針對我講的那三個字"剛性高"來做補腦解釋!!
請將連結看完之後... 再去請教別人..該如何讀文章!!



----------------------------------------------------------------------------------------------------------
補充: 我整篇文落的重點根本不是在談論鋼鐵材料的特性.... 何種鋼材應該擺在哪裡~~
你怎麼會捕的那麼高興??
圖文都不會看...還在問我物理有沒有學好 =.= 你有事嗎?
硬是要張飛去打岳飛~~
張菲打岳飛會不會好點 (我有框了..免的你又看不清楚..又自己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