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灣市場一年新車頂多50萬輛,中國市場也許是台灣的3倍~5倍,這也讓車廠分攤的成本變多。
2. 台灣消費者觀念,基本上國產車的殺價空間,3萬上下,遇到活動時,殺個5萬~8萬應該不是問題;相信中國消費者也會殺,議價空間應該不遑多讓。
這些只是車價貴的重點之一,但部分國產車廠真的太誇張,MAZDA、FORD的76萬中型房車含循跡、4氣囊,沒道理差不多的售價,部分國產車廠只配上2氣囊+循跡、6氣囊不含循跡,甚至有的車款只有2氣囊。
如同部分汽車媒體人講的:車廠的市調部、行銷部不是笨蛋,消費者的選擇決定安全配備。
airwave wrote:
那你去越南看看一台INNOVA...(恕刪)
納罕星訣 wrote:
我不是替車廠說話,但有些環境、消費因素是必須考慮進去。
1. 台灣市場一年新車頂多50萬輛,中國市場也許是台灣的3倍~5倍,這也讓車廠分攤的成本變多。
2. 台灣消費者觀念,基本上國產車的殺價空間,3萬上下,遇到活動時,殺個5萬~8萬應該不是問題;相信中國消費者也會殺,議價空間應該不遑多讓。
這些只是車價貴的重點之一,但部分國產車廠真的太誇張,MAZDA、FORD的76萬中型房車含循跡、4氣囊,沒道理差不多的售價,部分國產車廠只配上2氣囊+循跡、6氣囊不含循跡,甚至有的車款只有2氣囊。
如同部分汽車媒體人講的:車廠的市調部、行銷部不是笨蛋,消費者的選擇決定安全配備。
台灣目前新車市場大概在32~40萬量左右,大陸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場,新車市場約在1000萬量,大約差了快25~32倍
這個部分的不只只有攤提部分,而且還有新車種類和規格選擇性也比較多。
另外,泰國的汽車市場也比台灣大了,所以很多東西不是不願意給,而是給了也沒比較便宜。
另外安全部分來說,當國家不立法要求車商要有哪些安全配備時,車商哪會乖乖給你,
記住,開公司是為了賺錢,不是慈善事業,不賺錢的公司真的是不要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