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電只要 10 分鐘!Toyota 計畫 2021 年試產固態電池電動車

shinchu1017 wrote:
電動車的瓶頸在於電池倍率和能量密度比 , 如果固態電池可以克服這2個問題 , 那充電設備只要做出對應的升級即可 , 變壓整流技術這塊從來就不是問題 , 日本連潛艦都用鋰電池儲能了 , 你還擔心他們的技術連小客車都充不了?

可以看一下24樓小弟拙作
基本上一般家庭最大用電功率大約在15kw
700kw充電功率相當於46戶家庭用電(而且還是滿載),只為了服務一台車充電
這並不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充電服務系統

簡單說,全固態電池因為重量能量密度比鋰離子電池高5~7倍
所以攜帶可行駛1000km續航力電量時,
電池重量只會是目前500km電動車上面鋰離子電池一半左右
這使得"單次充電破千公里"是可達成的(甚至2000km都可以)
真的一天跑一千公里且連續每天都這樣使用
以正常電動車用8小時估算充電時間來看,
用單相AC 220V 80A(17.6kw)就可以滿足需求了
真的不夠用,目前算標準的100kw DC充電也夠補電了
全固態電池可以承受很大的充電功率,
但電動車使用邏輯上還是回歸家充(特別是AC充電)、離峰充電才合理
快充密度跟大功率快充只是為了趕上油車體驗才弄得東西
感覺就是兜了鴻海之前發表的東西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646/mih-ev-platform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qwert5168 wrote:
全球力推電動車讓TOYOTA...(恕刪)

這就讓我想到現在特斯拉一年只賣50萬台, 卻有超高股價, 超高本益比(1300倍), 超高預估本益比(170倍)
總市值比前五大車廠加起來還高, 比一年賺5000億台幣的台積電還高(註: 特斯拉一年賺100億台幣, 而且這還是在全世界對電動車補貼的情況下達成的)

然後看看現在Gogoro失去補助後銷售量對半砍...

除非未來電能科技有像網路出現後一樣的根本性突破, 導致近20年科技業蓬勃發展
否則2035年要全部電動化, 從現在每年100萬輛電動車, 15年後每年5000萬輛電動車
我只能說夢一定會醒
meridian wrote:
這就讓我想到現在特斯(恕刪)


如果你有看GOGORO五年的銷售的話
你不會看成對半砍.
而只是正常的表現.

就這樣,我等著看2021某巨嬰企業又要吵著要啥.
現在就因為他今年就多賺了至少30億.正被土匪黨要錢所以正在卯起來發新聞.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如果你有看GOGORO(恕刪)

如果你看2019跟2020的差異就知道有沒有補貼差多少
這件事不會發生在全球電動車市場嗎?
等著看
shinchu1017 wrote:
電動車的瓶頸在於電池倍率和能量密度比 ,


Model3一個月可以在中國賣出1萬台,而且還是在銷售渠道不夠多的情況下,明年ModelY上來,Tesla應該可以一個月賣上2萬台以上,都已經這種銷量了,為什麼還會覺得電動車有瓶頸?

現在豐田會緊張的很重要原因,就是電池成本下降太快了,2016年的時候3元鋰一度電是1200人民幣,現在Model3用的鐵鋰電池只要450人民幣,即使是密度更高的三元鋰,也差不多是550人民幣。

而且這個事實,所有車廠都看的一清二楚,等電池降到300人民幣一度電,理論上內燃機就進到淘汰邊緣了,而且完全沒有門檻,因為做電池的人太多了,這就好像以前燈泡從鎢絲變成LED,當整個技術產生變化了,整個產業的格局也會產生變化,豐田強項的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到了電動車時代,可能需要重新建立,不是說豐田就一定跟不上,但很肯定的是豐田必須要重新建立才能守住目前內燃機的優勢,這一點真的不容易了。就舉變速箱為最好的例子,ZF跟Aisin基本壟斷汽車業50%的市場,到了電動車,全用單級減速器,根本就沒變速箱這個零件,哪Aisin這家公司就廢了,這對整個汽車行業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很多汽車公司基本上已經不招聘內燃機工程師了,因為都沒有下一代內燃機開發的必要,但圍繞著內燃機的汽車行業是已經從二次大戰以後就形成的格局。

固態電池只是加速電動車普及的時間,不會是決定電動車是否普及的關鍵,因為電動車是一定會很快來的,這不是單純動力系統從油轉電的變化,而是整個汽車業轉型的必然,因為內燃機使用的架構是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個可能跟大家想的不大一樣,內燃機現在都是12V架構,有些車都轉成48V,但目的都只是為了節能,而電動車的電,不僅僅是單純的提供動力,更可以確保電動車系統可以一直保持在線上,一旦車可以時刻在線,哪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這也是為什麼Tesla股價一直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想像空間巨大,而不是單純的點對點的交通工具。
ThomasLin wrote:
Model3一個月可(恕刪)

電動車瓶頸在於充電樁, 大陸又多是社區型住宅, 你覺得要普及充電樁要多少時間?
然後這筆錢要誰出? 肯定是政府出對吧?
你覺得從電池, 做車到開車, 從頭補貼到尾的企業想像空間在哪裡?
我覺得我看到的是投資人在吃政府豆腐
哪天政府要縮減補助, 都要靠車廠自己的時候, 我不是說車子就會回到燃油車, 畢竟這趨勢回不去的, 但股價考驗才是真正開始
不怕你發明出來,就怕你沒法量產,就算有多好棒棒結果賣個四五百萬一台又到處都沒自家超充站,也只能呵呵
meridian wrote:
如果你看2019跟2020...(恕刪)


有差!就跟今年大爆炸直接衝破1400萬輛一樣
明年應該也會銳減.
但這種因為補助才爆發出來的銷售是不太正常的, 講白了就是揠苗助長.
如果消費者有好好的做比價 他們其實會發現2020買電動機車仍然比燃油機車還要划算!
也不會有30萬韭菜被收割幫大廠多貢獻了至少30億的淨利這種鳥事情發生!

至於數量這五年這樣攤開看 今年是很健康的 至於去年真的是異常.
就更不用說整個PBGN這樣統計下來的話 超級健康的成長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