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diator wrote:
T跟H給的價格好,這點常常聽廠商講,不過N給的價格也不差,另外價格並不主導品質,取決於每間公司對於品質二字的定義,歐美廠商會以功能性有無達到,日商喜歡抓小細節,廠商也不會因為你的價格有差,而在品質系統上跑兩套標準。
你還是把品質跟規格混在一起了,舉個平常一點的例子好了。台灣的面板廠都一樣有供貨到各個電視廠牌,但是大廠像是Sony還是Samsung就會要求最好規格的面板供他們使用,而規格差一點就會供給其他廠牌,就像你說的,面板廠不會有兩套標準來生產面板,但會把最好規格的面板(例如:亮點比例低)賣給大廠牌,而大廠牌自然也會用高一點的價格來買面板。而反映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買到機王的比例就會低,自然品牌形象就會高,也就讓廠商可以用較高的價格來抵銷較高的成本。而且車廠也不是慈善事業,今天出的價格比較高就是要買到比較好的產品。
再另外舉個例子好了,假設今天A牌要求零件的操作溫度範圍是零下20度到40度,而B牌是從零下25度到45度,A牌跟B牌都能符合100%的台灣使用環境,但因為B牌使用了更高的規格要求,所以材料可能更耐用,而消費者可能就可以感受到B牌的東西似乎更耐用,這個就是規格所帶來的品質差異,即使是同一家供應商所生產的零件,還是會有所差異,這也就是為什麼T跟H要付比較高的價格來採購,因為通常他們買的東西規格就是比較高,這個可能跟大家所認知"偷工減料"的Toyota相差甚遠,我也無意辯解,但只要真的在業界裡,就會聽說這些東西,除非國瑞的採購都私相授受,用高價買廉價的零件,不然國瑞所採購的零件規格就是高一點。
gladiator wrote:
要說保固期長短,T買的保固期很短,只有兩年而已,反而是F買的保固期最長,如果T跟H真的對自家車那樣有信心,我想把保固期拉到四年也不用怕不是嗎?不過事實上沒有一間這樣做,說穿了不是對自家品質信心有保留,就是想要降低成本,抑或者兩者兼有。
我上面有講過,所有保固的費用都是可以精算出來的,零件品質再好,還是會有壞掉的機率,而且這些機率也是算的出來,如何在成本跟品質形象找到平衡點,就是車廠的本事了,不然雙B的保固期這麼短,從來也沒有人會懷疑雙B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