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larry1111 wrote:
touran(乾式DQ200...(恕刪)


就像我在別地方po的,朋友開VW的會推就是過保就賣掉.如果是會開超過保固的,都不推.開Audi的同事朋友也都差不多是這想法.
Toyota小毛病少,品質相對好些....但真的,其它大大說的沒錯,Toyota其它方面就相對的比較不足.....

larry1111 wrote:
touran(乾式DQ200...(恕刪)


你在說我家嗎?
PASSAT高速公路忽然噹噹噹儀表板亮燈失去動力然後只能滑到路肩等拖車XD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台北廚餘 wrote:Toyota小毛病少,品質相對好些....但真的,其它大大說的沒錯,Toyota其它方面就相對的比較不足.....(恕刪)
豐田的彈簧與避震筒,扭力樑(防傾桿)偏軟,
過彎或轉彎側傾大,
只要加粗後防傾桿,
配合偏軟的彈簧與減震桶,
可以有似MB(防傾桿很粗)的懸掛感受,
過濾路面小顛簸,
過彎側傾小。
如果要再減少側傾,
可加大輪圈降低扁平比了。
換圈時注意offset與寬胎是否會在避震器壓縮時磨到輪拱,
以不磨到為原則下盡量找小offset的圈(日系多為負值),
增加輪距除增加穩定度外,
也增加防傾桿的力臂,
使加粗的防傾桿能感受舒適些,
但也加大迴轉半徑。

防傾桿=扭力桿=rolling bar
加粗減少桿身扭降低左右輪的伸縮差,
所以防傾桿一定要用彈性鋼。

無彈性的鋁合金很危險,
到了降幅點一定斷,
彎中會噴出完蛋...
除非每年換一根...

彈簧與減震桶偏硬又加粗防傾桿,
這就震到不行了...
HRV後座怎麼改都沒用
larry1111 wrote:
豐田的彈簧與減震桶...(恕刪)


Larry大,看到這段剛好最近有個疑問想請教~

前防傾桿運作在獨立懸吊上的效果蠻容易理解的,如下影片:


但是以像Sienta後面這種扭力桿式拖曳臂的非獨立式懸吊來看
加上防傾桿仍有這樣的效果嗎?
還是只是加強原本"扭力桿式拖曳臂懸吊附防傾平衡桿"的強度而已?

以防傾桿的作動原理來看,我個人也是認為至少要是"n"字型用冷軋熱處理的彈簧鋼來製作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坊間一堆一直線鋁合金還有活動關節的防傾桿↓真的不知道是幹嘛用的


對不起南大,好像歪樓了XD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Sienta後懸掛應名為扭力樑
以"扭力"之名
其原來就是會微微左右扭轉,
以營造出左右輪不同高度差,
吸收左右坑洞不同的壓伸力,
藉以提高舒適度,
扭力樑越軟越舒適,
越久越軟(疲乏),
使用10年後的扭力樑中央可量出形變,
也建議車輛不要停在左右不等高的地方,
避免扭力桿(樑)彈性疲乏。
國產豐田扭力樑太軟用扭力桿補強當然是好的,
過彎後輪就跟上前輪了,
但舒適度會稍降低。

後懸掛"結構"為扭力桿應該是psa小車居多,
此種以扭力桿代提圈狀彈簧,
二次彈跳很少,
但車輛太重優點就沒有了。

台產豐田扭力桿大都空心,
換成實心加粗差很多...

larry1111 wrote:
Sienta後懸掛...(恕刪)


感謝larry大,解決了我這陣子的疑惑

我多半是停在前後不等高的地方啦…(家門口是微微的斜坡,倒車停,前低後高)
應該還ok~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Akira4605 wrote:
Larry大,看到...對不起南大,好像歪樓了XD(恕刪)


不會啦..我正好也在研究這個問題..

交車三四天了.開起來有些不太習慣.原因就在偏軟的底盤上.會有些多餘的晃動..

輪胎扁平比過高是一個問題.15吋胎配的是185/60-15的瑪吉斯輪胎.胎壁上標示的冷胎壓最高是44PSI.但出廠胎壓大概在36PSI左右而已.所以輪胎變形率很高.開起來就搖搖晃晃.光用手推車身就可以看出輪胎變形後的搖晃..

我現在胎壓前40/後38.明顯有比之前要穩定不少.但還是不太夠..

但..其實原廠避震器算Q彈.表現不差.比上一代小鴨好上不少.我想問題應該就出在防傾桿上..

我的認知.應該是要加裝像你說的那樣N字形的防傾桿才對.以力矩來說.這樣可以抑制側傾.又不會妨礙避震器作動..

但..不同門派有不同說法.多數都是說改像圖面上那樣直直一根的扭力桿就好.有的說加粗中間那一根就好.有的說兩個一起改更好.反正眾說紛紜聽得我一頭霧水..

加上市面上賣的多是這兩種居多.N字形的反而很少.剛好你們在討論這東西.我也順便看看有啥好選擇....
我的感覺是,避震彈簧不錯,有Q度,過彎支撐夠,但那個減震捅不知怎了,正常一次搖晃後就要處理乾淨,但他就是要多晃個2~3次,尤其慢速過減速丘最明顯,索性避震就給他換掉了

南澳 wrote:
不會啦..我正好也在研究這個問題..

交車三四天了.開起來有些不太習慣.原因就在偏軟的底盤上.會有些多餘的晃動..

輪胎扁平比過高是一個問題.15吋胎配的是185/60-15的瑪吉斯輪胎.胎壁上標示的冷胎壓最高是44PSI.但出廠胎壓大概在36PSI左右而已.所以輪胎變形率很高.開起來就搖搖晃晃.光用手推車身就可以看出輪胎變形後的搖晃..

我現在胎壓前40/後38.明顯有比之前要穩定不少.但還是不太夠..

但..其實原廠避震器算Q彈.表現不差.比上一代小鴨好上不少.我想問題應該就出在防傾桿上..

我的認知.應該是要加裝像你說的那樣N字形的防傾桿才對.以力矩來說.這樣可以抑制側傾.又不會妨礙避震器作動..

但..不同門派有不同說法.多數都是說改像圖面上那樣直直一根的扭力桿就好.有的說加粗中間那一根就好.有的說兩個一起改更好.反正眾說紛紜聽得我一頭霧水..

加上市面上賣的多是這兩種居多.N字形的反而很少.剛好你們在討論這東西.我也順便看看有啥好選擇....



lent大比較殺,直接換避震

我自己從tiida換過來,反而覺得懸吊出乎我意料的Q (不覺得軟)

可能我現在都好爸爸開法了吧

我個人是比較小氣一點,想說避震等壽命差不多了再來換kyb白桶

南大可以去俱樂部看一下,版主自行研發的前上和後下拉桿還不錯

材質和設計都有符合我對這兩種東西的作動原理的了解

重點是價格對得起它的用料

然後冷胎壓我差不多都打到38左右(氮氣)感覺比較好~
The dark souls are not those which choose to exist within the hell of the abys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