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 wrote:Riky wrote:fatboy wrote:
全世界目前大概只有冰島有,燃料電池的車
成本問題還是太高,無法解決
只能等到新的材料出來去取代原有的pt
其實美日歐等先進國家都已經有了~
冰島是因為善用了地熱能源來發展,所以出了名的成功~成為模範生
拜高分子薄膜電解技術突破之賜~
生產成本重剛開始已經 down 95% 之多~
花費在在儲存及運輸的等安全性上的成本成了現在最主要的關鍵~
例如:我家旁邊要開氫氣站~依照台灣人的習慣~光是土地徵收 & 地方回饋金可能價花不下百億之譜~, 無奈世界第一個千足瓦的燃料電池還是工研院研發的勒~連個氫氣站都很難生出來~
我倒是覺得燃料電池車的前景不怎樣看好,
因為電池的重量似乎始終壓不下來,
而且製造成本以現時來看,怎樣都是偏高,
除了冰島之外,OPEL在日本也跟不知道是DHL還是FEDEX簽約,
搞了一批樣板的OPEL Zafira用來做都會零污染快遞,
所以,我反而覺得氫氣引擎車輛會是利用氫氣這條管道的新曙光,
像BMW就已經確定要在現行新大7系列的生產壽命週期內,
推出搭載氫氣引擎的車款,這是V12心臟喔!
而且ARAL(亞拉)也配合BMW承諾會廣設加氫站,
去年11月在柏林就正式成立了第一個商業運轉的加氫站,
反正都要用氫氣,何必多搞一個轉換成電能的手續?
只要能夠確保儲氫槽的安全即可,
如果未來的氫氣車開起來依然像礦物油往復式引擎那般感受,
而不會安靜得有點兒奇怪,
(您能想像一輛Porsche 911以100公里時速過彎而完全沒有引擎怒吼嘛??)
那感覺就滿不錯啦!!
不過以上純屬個人淺見,
我是非常非常本格守舊派的四輪族啦!哈哈!
圖片請欣賞吧....
使用燃料電池的原因有轉換效率跟污染的問題,燃料電池車目前轉換效率約80%,一般的內燃機只有25-30%,另外直接使用質子交換膜交換出電子,也絕對不會有二次污染,唯一的副產品只有熱水,另一點則是燃料電池的重量與體積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跟大,賓士已經完成了他們的第四代燃料電池車,裝在A-Class上面,內部空間與一般A-Class無異,且加滿氫氣後續航力超過四百公里,現在的燃料電池技術瓶頸不在於體積,而在於零度以下的低溫狀況過長的熱車時間,另外兩個則是介面的問題,一個是氫氣的儲存方式還沒被定案,目前研發的主流有高壓氫氣,金屬氫氣跟液態氫氣,還有一個可能會出線的是使用轉化的方式,轉化汽油或是酒精等等燃料取出氫氣,而不使用燃燒的方式,另一個問題則是加氣站的問題,後面這兩項沒有政府推動的話,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