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電只要 10 分鐘!Toyota 計畫 2021 年試產固態電池電動車

ace ventura wrote:
充80% 有400公(恕刪)

嗯......,以目前規範的絕緣厚度之後,直徑大概就有10cm了
而充電機拉出到車輛端預計電纜長5公尺
所以你要求的耐1000A電纜線(截面積630mm級)做成5公尺長,
重量有75kg(每公尺15kg),大概是目前超充站電纜線6~7倍重

這樣你懂"合理電流大小、電線粗細下"的意義了嗎?
2021年就快到了,
期待這個充滿電只要 10 分鐘,可跑500km的固態電池電動車。

油電車PHV用這顆電池或許也很棒。
john65537 wrote:
2021年就快到了,(恕刪)


這種東西正式量產後
任何種類得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 都會停產成為歷史.
就更不用說早就一堆國家地區已經禁售了

至於前陣子社長出來靠北就是日本正在草擬禁售條款
現在他是先喊不然最後也禁售他們就慘了!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林北就懶得跟沒有實務經驗又愛扯的人講那麼多

鍵盤很會打沒用,看就知道連電纜規格都不懂的人

沒想到還有人大發善心跟他講得那麼清楚
Wow_Senior wrote:
這種東西正式量產後
任何種類得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 都會停產成為歷史.


前提是要能達成大功率充電設施的普及。
現階段在亞洲可能還是HEV較實際吧?
john65537 wrote:
前提是要能達成大功率(恕刪)


你還是說你想像中的台灣就好了
現在Tesla就全省跑透透了,你還在需要超充....
就更不用說左岸中國電動車大爆發
我早就說了全世界都在發展BEV 拋棄任何有排氣管的東西.
只有台灣得你們還自以為HEV才是中庸之道 需要HEV當過渡時期的歲月已經過了!
是台灣沒跟上這個時代!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你還是說你想像中的台(恕刪)


前面不是已經討論了大功率超充的難處?

telsla只占台灣車市的多少%?
telsla的快充能10 分鐘充滿電跑500km?

當然我也是希望BEV的時代早日來到,
但現實是還不成熟
john65537 wrote:
前面不是已經討論了大(恕刪)


我看不出來啥難處. 講白了. 充電一定要超充?

就這樣,台灣人自己不長進 基本上就是等著被塞垃圾進來還在很開心的沾沾自喜台灣終於也有XX車了
那都是人家不能賣的垃圾才轉來你台灣賣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我看不出來啥難處. 講白了. 充電一定要超充? (恕刪)

不是啊,這棟樓不就在談"充滿電只要 10 分鐘!"
不然閣下找個不是超充(甚至退而求其次叫做快充好了)的玩意可以10分鐘充滿電

至於說BEV VS HEV,可以看看下面這篇
電動車有多低碳?跟著Carbon Brief一起查驗看看
一般人常使用的C級電動車來看,實際的道路耗能大概在7km/kwh左右
C級 HEV大概是25km/L(90.4g-co2/km)
如果不看生產時多耗費資源的碳排,只看運轉時的能源消耗
相當於當國家發電係數低於632g-co2/kwh時 = 這個國家用BEV會比HEV的碳排放低

台灣在2020年大概是500g-co2/kwh(最近10年從700往下到500),
在台灣推動電動車是會比HEV低碳排
至於說到對岸爆發的部分
中國最近10年從1000g-co2/kwh往下到近年550~600g-co2/kwh
至少前面5~6年,發展BEV都是浪費資源、增加碳排,對實際減碳毫無幫助
ariete wrote:
不是啊,這棟樓不就在(恕刪)


基本上談碳排的都會忽略燃料製程的碳足跡
你提出來的也不例外
所以我幫你補上
燃料製程碳足跡跟燃料製程也要用電,而且你會希望他那個電都還是該地的電力公司供應得因為還比較乾淨
但很不幸的煉油用的電多半都是廠區內自己的發電廠(燃煤.燃油)跟汽電共生(石油焦,燃煤等)
所以你注意到了嗎?那些說電力排碳係數偏高的地區說BEV不如HEV的,其實都沒算到這一塊.
所以道理很簡單.只要你電不夠乾淨 你用油就是會更髒不會因為這樣你就會反而超越用電的

就這樣了. 使用上是HEV會就台灣很多人想得很美好一樣. 環保一點也不用怕被里程制約.
但HEV早該在20年前就該開始取代燃油車輛.台灣有認真推動過嗎? 沒有 我也不說台灣怎樣啦
HEV全球就那樣子,從來沒有好好得擔任起過渡的腳色他沒有成功的淘汰燃油車.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