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從事汽車業務的辛酸~~~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

大家說得真好聽
「該賺的就該給人家賺」
誰來決定業代要賺多少?
視產品售價決定嗎?
一台車100萬來講,業代該賺多少才合理?
消費者決定?車商老闆決定?還是業代自己決定?
這樣有可能會有共識嗎...

你吃飯時會去管店家賺幾成嗎?
你喝飲料時會去管店家賺幾成嗎?
有時候你不也是憑個基本的價值觀,買個感覺?

業代既然是中間橋樑
當產業改變的時候,最倒楣的角色就是業代
公司根本不願自己損失利潤
於是讓消費者與業代去承擔漲價與縮減折讓空間
消費者也不願花更多的錢去購車
只好透過其他方式要求業代降低售價
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一些很扭曲怪誕的銷售方式

大家有空可以多跟業代聊聊
有些車商公司的政策也很荒謬
逼得業代只能去做一些違反自己原則的銷售模式
只要公司想獲利壯大
就會不斷促使業代去達成所訂的業績
而在市場越來越難達成同樣目標的情況下
也會出現一些奇怪的銷售現象

業代跟消費者一樣,都要養家活口
有時公司根本也不在乎這些最前線的業代死活
反正前仆後繼要來入行賺錢的人多得是
那你覺得是公司比較邪惡還是業代比較邪惡?

我倒覺得,以現在的市場而言
消費者去監督車商的製造品質、耐用度與安全性
絕對會比你們去管業代要賺多少錢還有意義
業代的服務會決定他的銷售量與擴張程度
可是車商卻根本不用擔心有沒有人要買車
大家只把矛頭指向業代反而讓車商更能肆無忌憚的漲價、降低成本、節省管理費用
最後都是消費者與業代兩方在那邊打泥巴戰
彼此倒楣而已
這讓我想到以前在辦公設備的公司當業務 , 主管告訴我的一句話 : 好客你不好意思賺 , 奧客你賺不到 ! 那你來做啥的 ? 真貼切啊 ! 後來我就離開了 ...
大大~~這篇真的很棒~~借我放在我的私人部落格.....

我也是業務~真的感受到您的用心~恭喜您~~您找到您的路了~~
汽車銷售業務…做過幾個月
做這途真的是「敢的人賺最多」

真正的問題是車商的制度,各種定價策略和優惠讓消費者無法理解

消費者只好去找「能拿出最多優惠」的業務,結果就是逼迫業代殺價競爭
____消費者殺的是“表面”看到的價格,業代一定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賺回來



曾聽老業務私下泡茶時說“認識的來買賺最大”
賺自己兄弟姐妹、老師同學鄰居的最容易
【豆瓣】http://www.douban.com/
不想跟業代吵架...刪文先刪文先刪文先刪文先
用想的也知道是...知道你定車了亂喊價
賣車沒那麼好賺拉 ~ 比了八位就像你講的如果還有空間
早就殺下去了 誰會堅持那麼多
不過你也夠厲害比較了八位
佩服佩服
sywsu wrote:
最後選擇和E業務買,73萬。決定之後,我打了通電話給A業務,告知我要跟別人買。
結果10分鐘後A業務說,71萬元!

後來北部的B業務,知道A業務開價71萬元以後,
過一陣子打電話來說70萬!

我相信我的單子如果po到01這邊來,一定會被說是一張肥單。
但是我已經前後問了8個業務,大家一開始都開肥單價格給我,無論8個業務有8種說詞。
結果後來才發現大家通通都有空間。

我想說的是,大家和買車的業務只有一兩面之緣,
怎麼可能由短暫的面談之中,就知道這個業務可不可靠。

經過這一次買車的經驗之後,我真的很難替業務說話。(恕刪)
sywsu
看完了你這一堆自以為是的買車過程...
我想...我也很難替你說話!
不想跟業代吵架....刪文先刪文先刪文先刪文先刪文先

我比較好奇的是那些歐洲車的業務賺多大?

各個光鮮亮麗用的帶的都是名牌

賣一台一百五十萬的車我看賺個七~八萬跑不掉吧?

削價競爭的結果,問題在車商的銷售制度混亂,
打壞行情,惡性循環。公司體制是元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