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2000 wrote:
但是,要如何解讀這樣的方式,其實也非常簡單,有幾個步驟
1. 拿兩地 自家同一品牌的產品來比
2. 拿兩地 不同品牌的產品來比
3. 比較兩地的同一產品價格
這是很多台灣網路車迷的比較方法,總會拿國外的售價來檢視國內的價格,但在充分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市場價格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對企業來說,定價絕對無法按照利潤看,而是必須依照市場機制來決定。
就以你拿的RAV4來說,如果依照Lexus進口車的訂價標準或著用相對便宜一點的方式,這輛車的價格肯定會在百萬以上,但這個級距的主力市場就在80萬左右,所以定在100萬以上的結果就是買單的人變少,一個月可能賣不了百台,甚至還賣不贏RX,因為買RX的人即使有200萬以上的預算,買100萬的RAV4輕而易舉,但RAV4根本不在他們的購買清單內,而想買CRV的人多數就只有80-90萬的預算,所以這些人即使認為進口RAV4 100萬是合理的價格,但買不起就是買不起,結果就是RAV4黯然退場,因為企業訂錯價格,賺不到錢,即使賣100萬的利潤比賣80萬的利潤要高很多,但沒人買單,一樣賺不到錢。這就叫做市場機制!
同樣的邏輯也在雙B上可以運用,一台E250就是可以賣300萬,而且還有不少人願意買單,身為企業,沒甚麼道理可以原價賣掉的東西,要去促銷還是降低價格,今天假如Benz發現300萬的E-class沒人買了,他的方法只有兩種,一種降價賣一種不要賣而已,沒有其他方法,所有資本主義社會裡的市場價格都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絕對不是企業想怎麼賣就怎麼賣的。
即使在中國,披著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也都是一樣,豐田的RAV4已經老態龍鍾,一台車可以便宜1-2萬人民幣,而在同樣級距的VW Tiqun,卻要加價提車,這兩台車的定位及訂價都非常接近,但卻會出現4-5萬的實際價差,而且Tiqun一個月的量可能是RAV4的兩倍,這個時候你去拿美國訂價來檢視這兩台車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因為市場不一樣,供需也不一樣,價格就會不一樣,在北美RAV4可以賣得比Tiqun要好很多,價格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要讓一台車子降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不要買,所以現在福特的車成為台灣性價比最高的廠牌。
會打這麼多,因為覺得你是想要理性討論的,你把我的說法去問任何一間學校的經濟學老師,都會用同樣的方式回答你,如果還要拿其他"國家"的資料來質疑我的說法,我也就無法回應下去了!
PK2000 wrote:
其實幾年前T牌修正行銷策略,在台灣T就是國產,L就是進口,為何有這樣的區隔,一方面
是創造品牌價值,另外一方面也是種區隔,讓消費者無法比較,但是沒想到RAV4這一招
雖然成功的熱賣了一陣子,但是也帶出了國內外價格和價值的矛盾,這或許是行銷人沒想到的。
另外建議如樓上的有空的話,也幫忙把CT200h的美國和台灣價格配備整理一下,比較後或許也可以看出其他的端倪。
其實個人覺得很簡單,如果太貴就調降到合理的價格,像是MB B系列一樣,慢慢從新車種來進行
一個正規的行銷人,要考量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到底要鎖定哪個市場來賣,所以進口RAV4即使這麼便宜,也賣了3年多,對於相對較貴的Lexus一點影響都沒有,因為市場完全不一樣。而B-class之所以會便宜,因為CT200h就在哪個位置,而現在這個市場最大的量就是CT200h,自然大家的價格就會往這裡靠,除非B-class不想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