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1968 wrote:
理論上應該不止,老公...(恕刪)
toyota撥給她多少錢應該會如實申報,這不像夜市收入沒任何紀錄
公司方面也沒必要配合她逃漏稅
只是她應該會成立個小公司,做一些合法的節稅吧,個人的薪資所的就不用報太多
那些出差應酬車馬費還可以報銷...,大家領死薪水,過年送禮得自掏腰包,也沒辦法列舉扣除
但這都不重要...,昨天新聞上說是她女兒or姪女,長得還不錯
oneman8713 wrote:
奇摩新聞 年銷量700女業務
一台賺沒三萬嗎?
一台三萬 七百台就2100萬了
好啦 三萬太多 一台難道沒一萬嗎?
一台一萬 七百台也有七百萬阿?
為什麼年銷量700台 年收入卻只有200萬?
雖然上面寫以上 但如果他寫200萬這數字 那也代表是個可參考的數字
nivenlo wrote:
因為他賣的大部分是『計程車』。
計程車的話,即使他賣的是700台,不要認為他是跟『700個司機』完成交易。
他交易的對象是大口批售的『計程車行』 (或說計程車隊也可以)
打個比方,真的是比方喔。
如果(只是如果喔!我真的很怕有人看字只挑自己要看的部份看)
現在68.9萬的 Altis 空車折扣是4.5萬。
業代通常都是4.5萬全折,公司就什麼都沒有了。
(自用車沒有什麼『交車獎金』這種玩意,佣金折完就沒了,要賺只能從配件跟保險了,當然賺多賺少賺合不合理。大家心中各自有一把尺,這邊就不討論了)
大批的譬如租賃公司,可能就是4.5萬+2%,
(再次強調,『可能』,因為我不知道實際折扣是多少,但是國產車多個2%左右是確定的)
然後業務員保險部分沒得賺,租賃車一定是租賃公司自己投保。
而且車價是『全數折讓』,不可能不折讓,公司也不會允許業務員要自己賺進口袋。
這個狀況,就有交車獎金了,其實就是個跑路的工錢。大概1000上下吧,有時候洗個車,就剩800。
計程車的話就更慘一點。也是全數折讓,大概是4.5萬+3%,或是 4.5萬+2%+黃色烤漆 (是的,這種5000塊左右的也別希望會烤的工有多細,就是兩個後照鏡、兩個側護蹬,前後保桿不烤,俗稱『6大樣不烤』,只是因為省錢,不要再以訛傳訛說那是有問題的車子,計程車司機老鼠屎不少,但也有很多是安份做事的,請稍稍體諒一下安份的辛苦人)
同樣的,計程車不會保險,他們會保他們自己那種地下的『司機互助會』
這個時候,公司只會給業務員大約500-700元,很少吧?
因為公司端的角度已經覺得『我都已經多折讓了,公司少賺,為什麼還要多給你』 -- 令人省思的台式管理觀念1.
講句不好聽的,這種一年買一兩百台車的客人(車行),如果你的手上抓了好幾個這種客戶,雖然業務員的經營很重要,但是沒有公司的支援更是不可能完成。
車廠這時候的心態是『你不做,我後面隨便找都有年輕人可以補上,不要拉倒』-- 令人省思的台式管理觀念2
這種營業員已經完全不是一般門市會遇到的那種。
他們專門在負責的都是大口客戶,
也可以說,他們根本已經是另外一種專門化了,自用車也已經不會(沒有熟練度)賣了。
當然也不可能會坐在店裡值班。一般流水客根本沒有機會遇到他們。
不用幻想他們還有什麼時間服務司機們,最多是跟車行博交情。
他們做的是『沒有事後服務』的工作。
所有的服務都在交車事前,烤漆、牽車、裝表燈、之類的。
一年牽700台車來回各一趟車程就好(總要交車,開去車行吧),其實其他事情也沒辦法做了。
他們的業績怎麼算的呢?
通常是三台算一台 或是 四台算一台,白話一點就是人家一台自用車Altis業績是1台,他是0.25台。
,公司的角度就是『我已經少賺錢了,業績打折也是合情合理的,不爽拉倒,別人搶著做』』-- 令人省思的台式管理觀念3
所以說一年大概200-250萬,其實完全是行情內。
很多嗎? 說多嘛....用數字看是不錯。
用工作量看,其實還蠻血汗的。
用工作環境看,我只能說,這必須很看天資跟抗壓力。
我沒有歧視任何工作的人,只能說跟車行打交道你必須更加的武裝自己跟那種粗理粗氣的樣子。
沒辦法,因為血汗公司血汗老闆會跟你說,不爽你就不要做,後面排隊排很長。
這種職務畢竟是少數,
與其說他是『業務』,還不如說是傳產的『外務』更接近了。
那種只負責收訂單收款交貨,不用負責推銷or開發的。
說完了。
所以這種極端案例『X個月賣oooo件產品,不可思議 !!』這種新聞,看看就好。
真的那種『潮爽der,科科~~』的工作,才不會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