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壓縮比簡單
要考量耐用性時就頭痛
改高壓縮比伴隨而來的問題也都是要考量進去
如果這麼輕鬆
車廠大可直接改壓縮比就得了
還研發啥
至於改電腦晶片
自然進氣就那樣~再怎麼改不搭配相關零件改善
幅度不明顯~除非是動力改弱符合環保
這樣算越改越回去
改晶片最有用的還是渦輪車
只要引擎本體夠勇就不怕
VAG那顆1.8T光改晶片
馬力可以從150-->180
原廠當初設計安全係數夠
升到180匹馬力
引擎周邊都還不用加強
變速箱也還撐的住
覺得不夠嗆~還有240的版本
改衝程?怪說法
VQ系列不就是實例
沒人會說VQ系列排氣量不同
技術用的就不一樣吧
或許用說的都很簡單拉
2月份的超越汽車雜誌 作了ALTIS FORTIS CV8的評比
在操控部分 編輯認為FORTIS在彎道中遠不及阿踢屎流暢
當然超越認為這3台中 操控最佳的仍為CV8~
金牌屁蔥
stan_ccv wrote:
版主對不起, 我有一...(恕刪)


大約十年前, 當其他車廠開始將ABS列為標準配備時, TOYOTA Sales怎麼說
"我們的煞車很利啦, 不用ABS啦!"

當別人都是 4輪碟煞時, TOYOTA 大部份車款還是前碟後鼓時:
"碟煞容易變形, 鼓式煞車比較可靠!"

當別家車廠 氣囊 比 TOYOTA多時:
"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氣囊, 因為氣囊容易把人打傷"(這個 到去年 還是有人在講)

當別人還是堅持懸吊很重要:
"非獨立懸吊比較不容易壞, 而且比較穩定"

當別人的引擎開始使用 Dual 可變汽門
"用新引擎, 等於當白老鼠, 舊引擎比較可靠"

這段話太神了
TOYOTA真是太厲害了
什麼樣的東西都有話講
這樣就可以賣的這麼好阿~
台灣人真是古意阿!
什麼時候有別人"都"是四輪碟煞 T還是前碟後鼓!??
路上很多LANCER SENTRA 180 等等的前碟後鼓車款吧!?
與此同時 阿踢屎沒四輪碟煞車款!?
反T沒啥不行! 一樣有人反F 反H 反N!
但不要口不擇言... 請說事實!
金牌屁蔥
Accord7th wrote:
改壓縮比簡單
要考量耐用性時就頭痛
改高壓縮比伴隨而來的問題也都是要考量進去
如果這麼輕鬆
車廠大可直接改壓縮比就得了


改壓縮比有很多種改法,你所說的是引擎已經完成以後,後面再額外去改裝的,但對車廠來說,只要修改上座、修改活塞頭,一樣都可以得到"改"壓縮比的結果,而這個更改的結果,可能就會對整個性能產生變化,即使周邊的零件都一樣。

Accord7th wrote:
改衝程?怪說法
VQ系列不就是實例
沒人會說VQ系列排氣量不同
技術用的就不一樣吧
或許用說的都很簡單拉


在同樣的缸徑,只要把曲軸換掉,讓衝程多往下延伸一點,整具引擎的排氣量馬上改變,而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去搞另外一顆引擎出來,這兩具引擎在機械結構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可能就只有曲軸而已,一方面可以節省成本,二方面不同排氣量的引擎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市場。

VQ23跟VQ35,從數字上看起來,做的修正不是只有修改衝程這麼簡單而已,但IS-F上的這顆5.0L 8缸引擎跟LS460上的幾乎是一模一樣,對車廠來說,修改衝程不是一件很困難的是,但對改裝車輛的顧客來說,卻是很困難的,所以自然就不常聽到有人使用改衝程,反而是擴缸。
IS-F 5.0L 94.0(缸徑)X89.5(衝程)
LS 4.6L 94.0(缸徑)X83.0(衝程)
isdera wrote:
什麼時候有別人"都"...(恕刪)


isdera兄:

我前面說過我不再發言, 但為了澄清一下, 只好違反一下我之前的諾言,
以後我會持續只轉載一些技術性的東西 + "....."

TOYOTA 1996~2000年出的
Corolla 1.8 (GOA那批) Premio 1.6 (2.0不確定, 但是有4碟車種)
都是前碟後鼓(1.5以下則幾乎所有廠牌)
一直到Altis 上市, 才開始用4輪碟煞

但同時期新上市的皆使用 4輪碟煞+ABS 為標準配備,
Ford Liata1.6/1.8
Mazda 323 1.6/1.8
Mitsubishi Virage1.8(1.6 較晚上市, 有一款<50萬才沒有)
Honda Civic 1.6 VTEC
Sentra 1.6 (不是180那一代)
而且各家車廠 車種一般就是 基本款 以及 有多片CD+皮椅的高級款
反而不用在車款選擇上傷腦筋, 這段時間車子的標準配備可試一等一的(當然不是指電子設備)
(我在這一時期買了兩部車, 身邊同事也粉多人買, 所以我們常互相比配備
TOYOTA 在這段時間基本款 標準配備氣囊數可能還比yaris上市前高, 但還是比其他家低)

但是這些車廠過了一陣子, 紛紛推出< 50萬的平價車種, 搭配前碟後鼓 沒ABS. (高階車款氣囊也開始變少啦!)
一部分原因是針對Tercel, 事實上 Tercel 在當時並未與國外同步採GOA車身, 成本很低
這些車廠會降低這些安全配備原因有很多, 可能不全然來自 TOYOTA,
但這多出來的成本相較下是吃虧的, (甚至TOYOTA 本身車款前後代設計上也有明顯Cost Down).
再加上Sales推波助瀾, 你想其他車廠會不會跟進. 我是習慣稱這種叫"反淘汰"~~

到現在, 5AT(H 的C8 & A8標準配備), CVT(N, M都用了一段時間了), Dual VVT-i,
甚至 VVTL-i, 目前只有LEXUS才有 (H的 i-VTEC, M的 新的B系列 MIVEC 皆屬VVTL-i這級)
國瑞/和泰 甚至 TOYOTA 並未很合理地下放至台灣市場,
其實我前面會講這麼重的話, 是因為連車壇老大都不以身做則, 老是弄些舊東西, 降低成本,
那其他車廠之前花錢在這些看不到的地方, 自然會影響獲利 => 降低成本 => 品質... => 一家獨大~~
一但陷入這種惡性循環, 到最後 大家都來 搞看得到的地方, 決不是消費者之福!

最後, isdera兄, 同為 CANON 家DSLR 用戶, 我們也希望 CANON在 其他家壓力下,
趕快把一些高階DSLR 功能下放, 那買起來才會更經濟實惠, 不是嗎?

偶是"雜碎"工程師
錯! sentra 180便有55萬以上 且無四輪碟煞 無ABS的1.8車款!
阿踢屎後來才跟進推出1.8 J (原本1.8最低階為E款)

某號稱性能車的1.8車款 從原本四輪碟煞 改成前碟後鼓 性能版也如此喔
就在您的名單中之一
而且 同期的CV3就是前碟後鼓啦~~

另外.. PREMIO 2.0不就是四輪碟煞啊! 跟別家不是一樣1.6前碟後鼓, 1.8以上四輪碟煞!?
坦白說啦 根本就沒有別家全用四輪碟煞
T家仍全維持前碟後鼓啦~~
您自己的回文 不就說明了只是1.6 和1.8以上的差別罷了嗎!?
我覺得話真的說太死了...

PS. 除了您平常讚譽有加的GOA 可樂那(台灣只有1.8車款)
金牌屁蔥
isdera wrote:
錯! sentra ...(恕刪)


所以 我說 1996-2000 "新款" 的初期車子 配備是粉讚的唄

2000以後, 各家都在亂搞! (你列的車 都在這時期 不約而同 減安全配備)

所以, 我現在都沒啥意願買新車~~
偶是"雜碎"工程師
STAN兄
我當然也希望FF機賣4萬 這樣我就可以FF雙機
當然希望啃瑪莉 雅歌3.5 賣100萬以內 這樣我就可以兄弟倆各買一部3.5
只是覺得有時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呢?
金牌屁蔥
stan_ccv wrote:
所以 我說 1996...(恕刪)

恩 CV3也是那個時期的啊!
PREMIO 2.0也是啊!
那個時候T牌不也是有四輪碟煞!
別家也是有前碟後鼓啊
金牌屁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