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電只要 10 分鐘!Toyota 計畫 2021 年試產固態電池電動車

Wow_Senior wrote:
基本上談碳排的都會忽略燃料製程的碳足跡
你提出來的也不例外(恕刪)

嗯......,所以你沒看前面提到的文章咩
裡面如果用碳足跡計算,BEV就只會輸HEV輸得更多呀
引用Carbon Brief文章圖片

藍色越多 = BEV生命週期碳足跡越低
紅色越多,代表HEV生命週期碳足跡越低
而2019年美國發電排放係數是417g-co2/kwh,都還是Prius HEV在更多地區贏過Leaf BEV
我前一篇還說只要"國家發電係數低於632g-co2/kwh時 = 這個國家用BEV會比HEV的碳排放低"

我都故意讓分了,你還湊上來給我打臉
我不打還說得過去嗎?
ariete wrote:
嗯......,所以(恕刪)


NO~ 很明顯他們就是沒有計入燃料製造的碳足跡這無庸置疑!
甚至我還看過歐洲的研究直接光明正大得說
本地本國得汽油都是進口的.所以沒有燃料製造碳足跡,但你發電有,所以我算電動車的不算燃油車的

然後就有超級荒謬的電動車比燃油車不環保的結論出來了,還不是你提的HEV,是純燃油車!
這種研究報告還看得少? 看太多了.
很多年前被自由時報斷章取義的MIT BMW大七 VS TESLA S得也是沒有記入燃料製造碳足跡
那篇大七還是慘敗!不過沒放任何的HEV當對照組到是真的!

至於為啥這些研究都不算燃料製造的碳足跡跟汙染
因為石油公司不給不公開啊,但電力公司這是被強制法規規範要公開其發電資訊的!
至於有這樣的資訊缺失這樣的報告還能不能看? 看人想要怎樣用!

忘了講. 每一公升汽油需要1.6度的電力來提煉.
這就是關鍵, 你不用在那裏繼續說啥電力排碳係數怎樣就怎樣.
道理很簡單
你BEV 75度的電池
你PHEV 9度電池 20公升油箱*1.6度 25公里的油耗
你碳排係數高不是影響充電而以好嗎? 用電多髒,煉油就多髒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站在像我一般消費者的想法,續航力比充電速度重要。
車子休息時間多的是,
充電時間很是充裕,
能開得遠才是最重要。
一支充電槍不夠可以用兩支啊,時間減半怎麼會不可能
固態電池也不是什麼新理論 有這麼好搞的話 那搞未來氫汽車是搞辛酸的 且光做電池就超越蘋果了 老馬也會跪著求賣電池給特斯拉
dirtypoint wrote:
固態電池也不是什麼新(恕刪)


畢竟是大公司啊 一邊跟著自己本國的政府靠北 你給我注意喔. 拎杯頭又大沒有BEV喔
別變動你們的草案又把PHEV/HEV列入禁售條款喔
一邊當然要趕快找出路,不然是要等死呢?
這種嘴臉跟國內二輪大廠簡直有87%像!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ThomasLin wrote:
Model3一個月可(恕刪)

如果電池充放電倍率和能量密度比不繼續成長 , 電車永遠也取代不了油車 , 那是續航力和充電速度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錢買的問題 , 你叫美國佬每開幾百公里就要找充電站等個幾十分鐘? 那是不可能的 , 另外電池成本下降跟能量密度比增加是正相關 , 鋰電池的製造成本基本上看重量 , 相同的重量能裝進更大的容量就代表每度電成本下降 , 還有2016年一度電比現在貴2倍多這數據哪來的? 我從零售市場實在看不出鋰電池價格有下降 , 鋰鐵電池和鋰電池也沒什麼可比較性並不是可以互相取代的關係 , 它們的特性完全不同 , 鋰鐵電池在低溫環境使用容量會大幅減少 , 鋰鐵電池的電壓均衡管控也比鋰電池困難的多 , 重量還會增加不少 , 中國過去曾大力發展鋰鐵電池不過最近幾年也慢慢轉向鋰電池了
shinchu1017 wrote:
如果電池充放電倍率和(恕刪)


結果美國佬買了一堆TELSA,還有其他廠牌的電動車?
你腦袋還有邏輯嗎?
消滅燃油私家車輛已經是全球進行式了!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結果美國佬買了一堆TELSA...(恕刪)

你說的一堆是指幾%? 汽油車的零頭都賣的比電動車多 , 電車是未來趨勢但這是指電池技術不斷進步下的預測 ,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電池廠都說我們不再研發新電池了 , 現有的東西你們就將就用吧 , 那電動車廠都準備關門了 , 能存活下來的只有短距離的都會車 , 現在做電車的幾乎沒利潤 , 便宜賣車只是方便白老鼠做實驗而已 , 車廠真正在乎的是knowhow , 利潤是放在成本下降的未來
RVP100F wrote:
可憐的台灣,連中國都...(恕刪)


幹嘛汙辱柬埔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