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真的很爛 !? (非引戰文)

算你厲害~~那以後我的小7遇到你的小鴨應該離遠一點, 我只想安全的過彎~~~~
以前的T牌車真的是很耐開得車
可是現在真的就差很多
我家舊的T牌車到現在還是很好開
新車也問題比較多
每種車款設計取向不同
ALTIS算是中小房車舒適取向, 用它來順順開山路OK ; 胚的話就算了吧
在他擅長的領域說他是台好車不為過; 反之,就有點太過苛求了
不過綜觀來看, 它還是輛不錯的車款

國外汽車媒體給T牌的評語是:
優點: 沒有缺點.
缺點: 沒有優點.
結論: 交通工具.


是的~~~ T牌車就是稱職的交通工具.
(路上十之八九的駕駛要的都是交通工具, 不是有樂趣的車. 玩車的人只佔開車人口的一小部份而已......)
開了T牌就有如隱身在茫茫人海裡~~~
一停紅綠燈你會發現你不是被T牌包圍就是被小黃包圍. 當然更多時候是被T牌的小黃包圍.
要台好開好養的車, T牌可以考慮. 但除此之外你也別想從T牌找出些什麼了~~~
唯一有的是滿街制服化的認同感.

----------------------------------------------------------------------------------------
底盤的話.
有些國產車都是懸吊看似硬朗, 開了過彎才發覺會整個軟腳......
歐洲車剛好顛倒. 例如前陣子開了一台感覺懸吊軟軟的自排 Golf 3代.
原以為過彎可能也會軟腳, 沒想到還挺穩的......
只能說底盤真的很重要......真的差很大......
像之前開過一些底盤較差的國產車. 雖然換了硬梆梆避震. 但結果是路爛震得要死, 真的高速過彎卻還是照樣軟腳.
唉~~~ 底盤差真的就沒救了~~~

ps.
不是每台國產車底盤都鳥 ; 也不是每台歐洲車底盤就好.
只是說底盤不好的車, 再怎麼改裝強化都有限!
先天不良的車 ,後天怎麼調都有其極限的......
國產T牌還是好好專注提升妥善率, 回到舊T的水準. 像什麼"Z版"這種搞笑的東西就不要再拿出來了~~~
還是專注生產你的"交通工具"吧!
像只想要國產交通工具的人, 我還是會推他買T牌. 結果現在事情連環爆, 想推也不可能了啦!
(但只限部分T牌車款......有些車款聽在T牌生產線上班的好友講, 我不是很推! 主要是用料問題......)
問10個TOYOTA車主!為什麼會買TOYOTA的車子?哪裡好?
其中有8個會一定會說省油!好開!沒毛病!
然後再問這8位車主!你怎麼知道? 一定會說 : 親 朋 好 友 說 的 !
台灣的 TOYOTA 10年的引擎!變速箱!只與第3世界落後國家同級!
家中的長輩也是因為親朋好友說而選擇 TOYOTA !卻因為在國道上變換車道而失控!小弟在醫院守著父親3年!
目前還在繼續中.............
天啊 ~~

開山路這麼多年,讓前車1, 2 個紅燈, 半山腰前都可超越他

但....今天才知道 toyota 的車不適合開山路,

原廠實在太不負責任了, 沒有盡到告知的義務.....
st61309 wrote:
不要被華而不實的外表...(恕刪)


T車開著開著
有時候都覺得我開車的人都有點暈了
T牌優點可能是東西還滿OK的不太會壞
原廠服務也還不錯(只是效率有點差)
省油....別騙人了
大家都知道那所謂的省油是怎麼來的
今年過年期間女王說她開車回家
連一個時速4-50的彎都差點彎不過去
我就開始找車要換了
錢買得到的都OK
換車總比換老婆好
T牌我已經跟他說拜拜了
今後也不會再買他出的車
除非這阿斗有結構性的進步
T牌..加油
2000 年買的 toyota carolla 今年已經要滿十年了,停車大部分都有車庫,真的省油好開問題少
十年來除了保養之外,記憶中還真的沒換過什麼零件,連個線圈都沒壞過。我想 toyota 的口碑就是這樣來的吧

近期想添一台 audi a4 b8 來代步,到時候可以比較一下 VAG 跟「頭又大」的差異。

還有,想要「放空」還是「哭泣」都有對應平台,歡迎報名
以下的文章,就是摘自「汽車百科」雜誌(2005年11月)
對於這起Toyota Altis失控意外事件的報導:目前國內最具有車輛測試能力的單位,就屬財團法人車輛測試中心,各家車廠的新車認證、測試等工作,無不藉由這個單位完成。但在某年 5月份,在所有負責採訪經濟部的媒體記者面前, Toyota Altis就硬生生的因為後懸吊系統的設計缺失,導致車輛失控撞上護欄,造成兩人受傷。能想像嗎?在全國最專業的汽車測試場地上, Toyota Altis載著國內的媒體記者發生嚴重的意外,而一切都是因為這款車型為了「節省製造成本」而設計的後懸吊系統。
據瞭解,參訪車測中心當天下著傾盆大雨,車測中心考量下仍決定依照原定計畫,在試車員的駕駛下,讓出席的媒體們試乘體驗環形跑道。而為展現不同車種的特性,車測中心安排包括了 Toyota Altis、 Ford Tierra、Nissan Sentra以及Hyundai Elantra等四款不同的國產車型提供試乘。
ARTC車輛測試中心是國內最專業的車輛測試場所,但Toyota Altis這款車型的「特殊設計」,卻讓專業的試車手馬前失蹄,載著媒體發生事故。
其中某一組共3人,原本應坐上一部Hyundai Elantra,但同組的女記者認為Elantra不安全,希望能夠改搭 Toyota Altis,因此,包括一位男記者、該名女記者以及工業局技術處長黃重球所屬的蘇姓公務車駕駛,便搭乘由車測中心試車員駕駛的Toyota Altis進行環形跑道的試乘體驗。
當環形跑道體驗即將結束,準備自出口離開測試道時,他們所乘坐的Toyota Altis突然發生車輛打滑,車尾撞上環形跑道出口匝道旁的 紐澤西護欄,緊接著車輛完全失控,原地旋轉。在車測中心試車員豐富的經驗下,當場放空油門和煞車,才好不容易讓車子完全靜止下來,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但當車子完全停下後,發覺坐在右後座的蘇先生,由於其乘坐的位置最接近碰撞紐澤西護欄處,受到最大的衝擊,不僅滿臉是血,同時右手臂也嚴重脫臼。當一行人下車查看車子受損情況時,發覺這部 Toyota Altis的後行李廂已然幾近全毀。
據瞭解,當事人在回到休息區後,詢問試駕員到底怎麼會發生意外事故時,試車員表示,主要是因為跑道出口處有積水,車子在經過積水處時,出現「水漂」現象,導致車身失控。當被質問到,為什麼其他車輛沒有發生類似情況,而該名試車員所駕駛的Toyota Altis 卻會失控撞上護欄時,試車員坦承,除了他個人的確應負上部份相關責任,但更重要的是,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設計不良,當遇上緊急狀況時,這款車型的後軸容易發生重心失衡,造成意外事故。. 事後當事人向車界的朋友及媒體轉述這次的經歷,並打聽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到底是否真有著設計上的嚴重瑕疵。結果幾乎每一個車界的朋友及資深媒體同業均表示,只要對國內車壇瞭解稍深的人士都知道,Altis 這款車型的後懸吊系統,原本就有著嚴重的瑕疵。 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是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這套系統常用在歐系房車上,其最大的優點除了節省車輛後軸的空間外,更重要的就是這類的懸吊系統其生產成本相當節省,維修成本也相當便宜。但事實上, 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由於其懸吊本身的剛性及強度不足,因此完全無法如歐系房車般,有著優異的操控性。反而容易出現後軸左右晃動的情況。因此,後座乘客很容易出現暈車的現象。
據資深技師表示,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這套後懸吊系統,只要左右輪受力不一,比如壓到路上的小石頭或是路上的人孔蓋,其後軸便會產生左右搖擺的現象;當實際駕駛時,只要駕駛人時速稍快,很容易發生不預期的甩尾現象。而當這款車型上市時,Toyota原廠便在國內媒體的詢問下,坦誠這款車型後軸設計是因為節省製造成本所致,至於可能造成的意外事故,更大言不慚的表示:「 Toyota車主不會把車開那麼快!」
據瞭解,當事人指稱,後續在與朋友的閒談中,更得知Toyota的業代與經銷商,早就知道其車型的缺點,常要求Altis車主額外加裝 防傾桿。
jako543 wrote:
每台都一樣啦!!山路不放慢開,一樣都是會頭暈,BMW也是如此


這句話真是新的經典

如果在事實上成立的話
那我應該跟我那開320i 的主管說
"你是潘那兼白痴才會買BMW, 因為Toyota開山路跟BMW是一樣的"

這句話也把那些成天都在鑽研底盤科技的歐洲人當白癡
有那樣的觀念
難怪科技水準比不上歐美
人家可能這樣想
"我要怎麼改良底盤才可提高過彎的極限?"
而說上面那句話的人則是失敗主義
放棄追求進步
因為
"每台都一樣啦"

小弟前一台車Tierra已經算是國產日系中懸吊較硬的了
(母車為Mazda 323, 所以歸類為日系車)
換了Focus之後
才知道底盤對跑山道的重要性
我只是開Focus在九彎十八拐用平均50~60km過彎
還沒有過暈的經驗
以前的Tierra倒是很會暈(全車未改)
我相信用BMW來開應該更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
別自己開山道會暈
就認為大家都會跟你一樣暈

我也發現
很多開Toyota的信徒
也認為大家都跟他們一樣喜歡Toyota
別忘了
還有其他60%的人沒買Toyota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