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mingchang wrote:
這2台都開過很多次
底盤誰比較好不知道(底盤好壞是用重量來看的嗎?)
但個人感覺tiida比較好開...


呵呵呵...你自己都說了,車重跟底盤好壞有絕對關係嗎??(你知道啥麼是底盤吧???)

感覺(感受)這種東西,對於學科學的人甚至是研究方面,是零分計算..呵呵..就好像在談戀愛男女交往一樣

不妨告訴你一個100%小祕密,Yaris這台的車體(車身,車底盤,結構)以及車上零組件90%都是台灣做的,就連引擎與變速箱組裝比例40%也在台灣,

重點是他車體的焊點誤差高的嚇人,這是商業機密,聽說努力修正中;點焊式,故車體整體強度已偏離日本GOA要求甚遠...

只能說和泰賣車心態與品質/利潤還蠻詭異的

DigitalMatrix wrote:
呵呵..車重計算有分毛重(Gross),淨重(Net)等方式,但依循歐美一般計算方式以Net Weight為主

嗯!!!一般車用鋼與市售鋼板厚度,強度等90%(高張力鋼板,合金鋼板,型鋼,碳鋼,鍛造(鍛件))無異,

且就算部分強化車身位置(A柱,B柱,車室體下方結構樑),也是工廠有生產甚至已研發可量產,才下訂單;

除非碳纖維布或編織品(半成品或原料向工廠購買)(成型與層數,厚度由車廠決定),才由車廠本身依據所需強化與外型及結構參考後製作;

DIN, JIS, ASTM等規範差異性,故,一般標準要求:化性(成分分析(Fe,C,Cr,S..)),物性(或稱機械性質)抗拉強度,剪力,降伏強度,若高張力一般會加上耐衝擊試驗等;

再者,不是鋼板厚就是好,這盲點與錯誤觀念若讓有機械常識的人看到會覺得某人無知當知識,

增加皺褶比例與力距與形心對應之方向強度,佔了相當重要的比例,(簡易的看看油桶結構就知道,或有時候看看車底盤與籠型結構或引擎蓋就能了解了)

最後,一般量產的鋼板100%厚度不可能均一(均勻),更遑論Per-Section的強度均一,所以車廠的品管與檢驗體系非常重要(原料,半成品,零組件檢驗比例與嚴格度)

一個優良品檢品管的車廠,才是真的能讓車子安全性與故障率,保持在原設計安全與壽命上限之高指導原則...這點義大利人與法國人做得很差,所以我常常當著他們的面笑他們只有"法拉利品管"



....以上.....



這位大大很專業 讓我長知識了
順便請教一個問題

如果車重還可以加減50公斤
那是不是品管的問題阿
我也是YARIS的車主,我另外還有個感覺,

YARIS的油門在D檔的時候要採比較深,起步的力道才會突然出現,

反而在打3檔時油門採起來才比較順,不會像D檔有"憨力"的感覺,

我覺得這對油耗多少有點影響!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項也會影響到油耗的因素,那就是駕駛的體重~
他牌1.5小車油耗都差不多這樣啦...,更別說他牌1.5小車引擎.變速箱都較新(有5速的)車重也較輕,但是油耗也沒優到哪去,國產T牌只有這款Yaris車重比其他牌同级車還重,還用舊引擎跟老四速...從這點看來他已經算很省油了
aloejacky wrote:
這位大大很專業 讓我長知識了
順便請教一個問題

如果車重還可以加減50公斤
那是不是品管的問題阿


這位大大您謙虛了 (古有云:謙受益,滿招損)

小弟知道有些車商故意+/-50公斤,其實應該是+50公斤才是GROSS WEIGHT(大約估計重),

又再者車商模糊實重,也就是EX: 1250KG+/-50公斤,而NET WEIGHT實際為1200KG,而毛重為1250KG;

故,NET WEIGHT +/-水,電,油,...其他,應屬車商模糊實際NET WEIGHT之手段

...以上
可見汽車工業在引擎方面並沒有太大的進步,我開00年600c.c.Smart,渦輪引擎,平均最差也有16km/l,最佳曾經22km/l。
600cc的雙人車不能比吧
在這樣下去,機車都出來了

內燃機的技術早以經到達瓶頸了.

現在的新車並沒有比10-20年前的車.

省油多到那.馬力多到那.



如果版主只要安全
又要油耗
那很難辦到
像我tercel開了5年了
油耗一直維持在12左右
大車從我旁邊過去我也很害怕
雖然有小改

我就是喜歡她
因為他陪我那麼久
雖然他退役了
但是是我人生第一台車
油耗嗎
見仁見智
還是取決你的右腳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