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l wrote:
不懂不要亂解釋接觸物(恕刪)


n大正解
是套用的係數不一樣。

h大師還在材質改變,改變材質
 謝謝大家的回覆!看到那麼多大大幫我解答感動不已
我只是現在各人很猶豫
C-HR這台車底盤應該算不錯了
有沒有需要買到AWD還是一般前驅即可  



chingHaodark wrote:
想問問版上大大,
平...(恕刪)
如果你的時速永遠不超過50 都在市區塞車
那四驅真的沒必要 也不會比較好 還會徒增油耗

高速方面 四驅確實穩定性有增加
增加的範圍也是小到可有可無
大到任何一個時刻都在降低危險性
主要還是要根據自己的使用方法來看

但是
如果路面上的狀況並不佳呢?兩個比較常被依賴的解決方法
1 降低速度 2 四驅

討論到低速脫困 那就沒話講 四驅完勝
但鋪裝道路覆蓋率之高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hughkk wrote:




靜摩擦力變成...(恕刪)


正因為‘最大‘靜摩擦力小於動摩擦力
輪胎才要用圓的啊

 假設
輪胎有360度的接觸面
每1度作為一條與地面接觸的線
當線1在到達最大靜摩擦力之前
線1已經脫離地面 變成線2接觸地面
而動摩擦力⋯ 如果車輪的動摩擦力過大
可能別人3萬換一次輪胎 你200換一次吧

輪胎的每一個線 都是弧形移動 而不是平行移動
那麼你這個圖根本沒有意思
當線1離開地面後 要經過線2~360的輪流接觸
才又輪到線1 
若你要把靜摩擦力跟動摩擦力混為一談
那每一個線在騰空時間的無摩擦力 該怎麼算?

依照你的邏輯 每一個線準備脫離地面是一種材質
準備接觸地面是一種材質 騰空期間又是一種材質?
你的輪胎會不會太黑科技 真正的完美複合台理念

以上都是以車直線前進的狀況來說
如果是轉向期間 同一個線上面再細分成很多點
如果每一個點的平均摩擦力到達最大靜摩擦力
那車輛就開始側滑 當車輛重心都壓在外側輪
使外側輪接觸地面之線的摩擦力超過最大靜摩擦力
根據車身側傾的重量比 去算外側內側輪的負擔


你的理念比較高級 在側滑的之前 
外側輪先變成另一種材質 緊接著內側輪跟著變成另一種材質
全世界就你有智慧輪胎?


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無論 Mitsubishi 與 Subaru 都沒有請大神去當總工程師吧

長毛臘腸黑熊 wrote:
如果四驅跟二驅都差不了多少,甚至有大神說四驅比二驅更耗油、跑得更慢、操控更差
那真不曉得三菱幹嘛把SAWC放在Lancer Evolution上面
速霸陸幹嘛把SAWD放在Impreza WRX STI上面
把四驅系統拿掉...這兩台車不就可以跟前面大神說的一樣:跑得更快、更省油、操控更好?(恕刪)
這不是跟登山車好?還公路車好? 相似

這類問題都看個人需求不是?

你有需求才叫好!如果連自己的需求都不知道,還是適合租車就好!
自用
off road 如雪地 農場 牧場 沙地 過河 荒野 凍原 溯溪 住在常發生土石流區
on road 如山地產業道路(多青苔落葉)、道路基礎建設不佳的國家、道路維護品質差的地區
需要高底盤四驅

on road一級道路 但要在各種天候高速抵達(如大雨從台北去武陵農場送豆腐)
需要低底盤四驅

對於實用主義者
不去露營 不去海邊跑沙灘 不經營農場 不過河 不住在需要高速過彎的多雨地區
不需要四驅
實用主義考量
四驅多了傳動軸 差動器等零件要維護 保養也要多花

但有四驅還不一定能去海邊沙灘
乾砂量厚的沙地 或沙漠 正四驅車 也不一定能脫困

消防救難單位 需要四驅
nccl wrote:
不懂不要亂解釋
接觸物體材質沒變係數怎麼會變??
一直說µ變低了 其實µ根本沒變 因為物體靜止時的摩擦係數和移動時的摩擦係數壓根不是套用同一個東西
摩擦係數沒有變 只是使用的係數從µs變成µk
但是µs依然是µs 而µk一樣µk沒有變

你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什麼因素的改變讓同樣一個物體的µ從µs變成µk?

nccl wrote:
A鑰匙開A門 B鑰匙開B門
此時你用A鑰匙開完A門之後 接著用B鑰匙開B門
你並不會對別人說"你的A鑰匙變成B鑰匙" 因為鑰匙各自有對應的門 你只是換把鑰匙
同理...
摩擦係數一樣沒變動 只是看接觸面是否有相對移動來決定用µs或是µk
而不是一直宣稱µ變低 因為µs和µk是不同的東西

我來照樣照句,你看看有沒有講不講得通
一台車在新車第一年時的極速是200km/h, 接著在10年後的極速掉到剩170km/h
你是不是要解釋成
這台車在新車時套用第1年的馬力,滿10年時套用第10年的馬力
馬力一直沒有變,只是看當時的年份來決定用第1年的馬力,還是第10年的馬力
而不是一直宣稱馬力變低,因為第1年馬力和第10年馬力是不一樣的東西

看似有道理,其實在玩文字遊戲
R154842 wrote:
你的理念比較高級 在側滑的之前
外側輪先變成另一種材質 緊接著內側輪跟著變成另一種材質
全世界就你有智慧輪胎?

你應該是誤解我的意思了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滑動之前物體表面材質的狀態是與地面可以咬合(類似齒輪楔合),有較大的摩擦系數


一旦開始滑動,物體表面材質因為被破壞會變得相對光滑,因此類似齒輪楔合的效果變差(µ變小),此時用相對較小的力就能將物體推動
hughkk wrote:
你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恕刪)


人家都已經很完整的回答大師了,只是大師看不懂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