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is沒側邊氣囊的撞擊成績擺在眼前
"Poor",被Autonet說是"慘不忍睹",一點都不為過啊啊啊!
但在和泰施壓(?)還是塞錢(?)之後標題就改正成 "有待加強"
拜託..."有待加強"對應的應該是Marginal(馬馬虎虎)才對,你知道這中間的差別的
汽車雜誌的best choice/our choice客觀性也值得懷疑
老是一面倒的選擇新車
而且我不知道如何用綜合評比來決定哪台車優哪台車劣
有的空間大,有的配備優,有的安全指數高,有的外型討喜,有的價錢高出一截
車評們對於這些項目重視的比重不一,與消費者重視的項目比重不一樣
試問為何需要真的選出一個best choice呢?
既然車車各有所長
車評只要針對各項目進行評比,自各項目選出表現較優者
而最後的總體成績,交給消費者自行決定即可
如果台灣哪天有幸成立了個公開公正透明化的撞擊測試中心
我看國產車都不用賣了吧XD
pce13274 wrote:
一直討論車的安全性有什麼作用呢??行車安全與否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開車樣樣照規矩來以台灣的速限都不快,撞到頂多車爛掉,報廢或修理而已,再安全的車時速150km去撞水泥牆一樣死上慘重,如果說別人不珍惜生命害你被撞的話,那也只能說是命了,上次去台北回來在高速公路上一堆人開超過130km以上,你想你如果不幸被他親到的話你會沒事嗎??要車安全就先檢討自己的駕駛習慣吧,車子上一切安全配備都只是被動配備,人才是主動的安全配備
你大概是個沒開過車又喜歡說大話的傢伙。
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的車速都會超過70公里,難道不慢嗎?
撞到後絕對不只是修車而已,
70公里發生的車禍就足以讓你有機會去見佛祖了。
翻開水果日報,
每週至少有十件車禍會造成【無辜】傷亡,
也就是說即便你規規矩矩開車,
還是有機會被別人波及到。
我現在這部車子,
在六年間就被別人撞到兩次(都是對方的過失),
只要你的車道上有別的車子在行駛,
那你行車安全就有一半是掌握在對方手中,
這樣你懂嗎?
因為意外只能降低機率,不能完全避免,
所以就該買部安全的車子,
讓意外降臨自己時,能爭取最大存活下來的機會。
我有一堆我愛的人,
也有一堆愛我的人,
所以我愛惜自己跟乘客的生命,
你自己要將生命看得這麼豁達那是你的事情,
但是一堆錯誤無知的觀念還是趕快收起來吧~。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擁有了高超的駕駛技術 卻也不見得可以完全避險
畢竟不少事故是"對方"造成的
當下有輛安全性較高的車輛 是比較有保障的
當然少部份嚴重事故 則是安全性再高都無法完全避險
相對上擁有安全性較高的車輛 的確是比較安全的
但是買台安全性高的車 當然得以自己的收入能力來選購
安全性高 代表著車輛的主&被動安全設備較完善
歐系車的表現相對上比日系車好
但是相對上價格也比日系車貴
歐系車十多年前就有很多項主&被動安全設備列為標準配備
ex.Air Bag&安全帶預縮裝置&防滑系統&ABS......
在台灣的日系車則是近幾年來開始普遍有這些安全配備
但是幾乎都是列為選配(購入某一等級才會擁有ABS or Air Bag or others)
歐系車的百年造車工藝的確優異
但是相對上其實是歐洲法令較為健全 進步
很多東西是法令要求必須列為標準配備
所以不冀望法令改變汽車市場生態的大大們
就只有靠自己的雙眼&睿智吧...
York wrote:
我想行車安全是觀念問...(恕刪)
正確,
而且你以為開慢,安全小心開法就ok?意外就是無法控制的才叫意外.
你無法控制別人開車,把安全交付別人手中放心嗎?

相對於被撞時,後撞跟側撞安全指數就更重要!

車子安全性高對事故時人命存活的重要比例是很難解釋的灰色地帶.
到底你的車安全指數比市面上其他車差異有多少?就有賴公正機構測試數據.
要台灣車商重視安全配備就要有足夠壓力改變生態,一個實際的公正的台灣車輛測試中心有必要,也要有媒體能定期發布,時間長久下來在民眾腦中建立其重要性,消費習慣才會改.
之前也有大大說保費依安全性調整也是許多可以增加力量的做法之一.
因工作接觸嬰兒相關用品,我有時也對安全座椅一直不解,台灣有一堆沒什牌的安全座椅,而且是忽然冒出來的,歐美的安全座椅測試要求可是相當高,所以國外可能沒台灣這麼多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