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到的是「因日常生活用途而購買汽車」,「希望買一台省油、耐用的車子」等等....
車廠自然會依據這些結果設計車子。
toyota應該就是以這個出發點製造新車的各種零件。
坦白說,對我而言,扣除外表內裝的個人喜好,引擎是否為「舊引擎」,事實上是將他擺在第三
第一則是:車子的整體穩定性,也就是俗稱的品質;第二則是:車子的安全性。
所以我會希望車子的本身與其價格能夠反映這個需求,當然越便宜越好,這是就個人觀點
就車廠觀點而言,利潤則是他們的重要考量,如果一個車廠擴張迅速,員工愈來愈多,福利又不能少
老闆要負擔擴廠成本、薪資成本、福利成本、物料成本等,甚至是各國法律對於車廠的要求所衍生的成本(環保..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車的成本只會高而不會低,畢竟還要加上利潤。
至於新引擎的開發,在車廠的利潤導向下,自然是建立在舊引擎的成本回收與利潤貢獻之上。回本愈快,利潤貢獻愈大,新引擎開發期程就愈短。
個人認為,以altis而言,引擎在台灣用了7-8年,以台灣的銷售量月月冠軍(假設平均每月1200台)而言,
1200*12*8=115200台,改款若要沿用舊引擎,成本回收應該也不少的情況下,至少應該反映在價格上
扣除外觀、內裝的開發成本,車價應該在平盤或小漲1萬元,而不是現在的4-5萬元。
若換新外觀、新內裝、換新引擎,可能會比現在的價格再貴4-5萬。
所以,以這樣的改變幅度,和價格的漲幅,有些超出消費者的預期。
最後唯一能讓這個價格「自圓其說」的說法,只能說:
人心總認為,新的一定要比舊的好,價格自然也不能「漏氣」,來解釋漲價的原因。
(這也好像政府編預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