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毛臘腸黑熊 wrote:
如果四驅跟二驅都差不了多少,甚至有大神說四驅比二驅更耗油、跑得更慢、操控更差
那真不曉得三菱幹嘛把SAWC放在Lancer Evolution上面

lancer evolution是一款為wrc而生的車
會使用4wd是因為在抓地力較差的環境,4wd可以有較好的加速能力
事實上它在柏油路上的表現,比起同期的前驅peugeot 306 maxi還要差很多
在當時那個年代,4wd的lancer evolution還有impreza系列,在柏油路都不是306 maxi的對手
在2020的今天,看看nurburgring賽道成績,也是呈現這樣的結果
400匹以內的awd/4wd車型,沒有一台可以突破7:43(前驅type-r fk8的記錄)

nurburgring 維基百科

長毛臘腸黑熊 wrote:
把四驅系統拿掉...這兩台車不就可以跟前面大神說的一樣:跑得更快、更省油、操控更好?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
之前台灣改車的人有過一種玩法
把4g63的引擎裝到國產lancer上面,變成前驅evo
並且將二個版本的evo做加速比較
實測的結果,0-100成績,四輪傳動版本的evo佔上風,但後段的加速還有極速都是前驅evo比較快
四驅的優勢就只在「低速時的加速能力」
很抱歉 我以為我已經比喻到很淺顯易懂了 沒想到還是無法解釋到讓你懂
印象中在我的求學年代 摩擦力好像是高中教的
也許我表達的不夠好 畢竟我不是老師 不那麼會教學生
不過如果你有這部分的基礎知識 我稍微講一下你就會知道我講什麼
但是你沒有這些基本知識 你只能鴨子聽雷 只能靠專職的老師用更有條理的方式來解釋給你聽

你問"什麼因素的改變讓同樣一個物體的µ從µs變成µk"
答: µs並未變成µk 他們是不一樣的東西 不會變來變去!!
相對靜止時用µs 相對移動時用µk 就這麼簡單
你的A鑰匙也不會突然變成B鑰匙 但是你開B門的時候應該會知道要用B鑰匙



另外.... 你的10年後極速比喻 版上有人看得懂嗎??


hughkk wrote:
你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恕刪)
四驅不一定是要翻山越嶺

平常在開時
我個人感覺四輪有動力,比較穩定
過道路或是橋的縫隙時
比較不易失控
ESP會叫,但車子輪胎滑一下
不太會有感覺

雨天比較不會因為壓到積水導致失控

經過泥濘路時比較容易操控
不會刁車

但是
別以為四驅就是無敵
下海灘,...........etc.
那不是一般人會做的
nccl wrote:
很抱歉 我以為我已(恕刪)


要跟n大報告一下
摩擦力國中就有教了
前幾年開著家人的後驅車在滂沱大雨的南二高行駛,時速約100-110明顯感覺車子會飄,方向盤明顯會拉扯,修正的次數也增加,降到8-90才心安!幾年後開著四驅車一樣在滂沱大雨的南二高行駛,100-110感覺就是穩穩的!遇水窪放開油門明顯感受到阻力也是穩穩過!我個人是覺得有四驅可以選擇我會選四驅!
chingHaodark wrote:
如果上下班不用翻山越(恕刪)


雨天 (高速公路,山路) ,高速公路變換車道(會覺得不靈活) 會有感,其它狀況無差!!
hughkk wrote:
靜摩擦力變成動摩擦力(恕刪)


摩擦力 大師重現江湖?
nccl wrote:
你問"什麼因素的改變讓同樣一個物體的µ從µs變成µk"
答: µs並未變成µk 他們是不一樣的東西 不會變來變去!!
相對靜止時用µs 相對移動時用µk 就這麼簡單
你的A鑰匙也不會突然變成B鑰匙 但是你開B門的時候應該會知道要用B鑰匙


µs和µk只是為了用來計算F而做出的區別
就同一個物體來說,從靜止到滑動就是µs→µk的過程

假設這個物體在沒有坡度的平面最大靜摩擦力是10N,當我施力到11N時物體開始滑動
這時持續輸出8N的力可以讓物體繼續滑動

從數學式子來看,靜止時
F=µs(max) x N
10N = 1 x 10N(相當於1.02kg)

滑動時
F=µk x N
8N = 0.8 x 10N(重量不變)

物體自始至終重量都沒變,但是在開始滑動後,µ由1下降變成0.8是事實(你要說套用也可以)

µ到底會不會變,教科書是這麼寫的
「一旦輪胎開始滑動,摩擦係數也變得比較小」
57803167 wrote:
四驅不一定是要翻山越(恕刪)


沒錯,很多人一直糾結在當車身真的開始打滑時,救車是靠ESP,而不是靠四驅

這是事實沒錯,但四驅可以增加容錯率

試想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衝進大雨區域(常開高速公路的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

或是開進一個剛下過大雨的區域

有時你根本來不及反應,就直接從乾地衝進溼地了

而四驅在這時的功能(只限全時四驅可分配動力的系統)

當前輪一踩到濕滑的路面,系統可以立刻分配動力到後輪

同理,突然踩到溼滑的伸縮縫時,單側前輪突然失去抓地力,系統可以立刻把動力分配給後輪

很多人總是認為失控時應該是踩煞車而不是踩油門,所以四驅的動力分配沒有用

但實際上是,大部份造成失控是踩著油門的時候,所以四驅的功能是增加容錯率

一樣的操作,四驅比二驅更不容易失控,當然一旦失控了,那就是看ESP怎麼處理


也的確,遇到溼滑路面最好是減速慢行,這不管二驅四驅都一樣

不過這跟四驅比較安全一點關係也沒有,就跟某些人宣稱我開車很小心,沒有氣囊沒關係一樣邏輯


補一個vitara的all grip系統的影片,試想這種"踩著油門"突然踩到溼滑路面的狀況,你真的以為在臺灣不會發生? 臺灣的高速公路在夏天時的午後雷陣雨是說來就來,而且雨區有非常明顯的分界線,同一個路段北上下到看不到路,南下路面都乾的這種情形都會有,如果你高速公路開得夠多,一定遇過明明地是乾的,怎麼開著開著突然瞬間雨下到看不到前面車尾燈。或是明明地是乾的,開著開著突然路面變溼+積水。這種情形發生在晚上時,你跟我說慢慢開就好? 多的是根本來不及反應減速就失控的。

當然這種狀況一年可能就遇到個幾次,二驅也未必一遇到就失控。整體來說機率還是非常低,不過我就說了,四驅這系統就是一年用不到一次,用上一次就夠本了。跟AEB、氣囊、ESP這些系統一樣。我開了十幾年的車,沒爆過一顆氣囊,你說我是不是該把氣囊拔了?
你看書都斷章取義嗎??
原文不是有提到不能再用µs,要用新的µk嗎
亦即靜摩擦係數沒有變,要用新的動摩擦係數!!
究竟是物理不好還是國文不好????

如果以你的邏輯µs會變....
µs都已經為了你這種邏輯當作可變係數了,直接用變小的µs代替µk就好,為何還要再發明µk這個係數??
原因就是µs和µk壓根就是兩樣東西,沒有變大變小的問題,只存在哪個時機要用哪個係數...

到底誰在玩文字遊戲??
算了 我不再回覆你的摩擦力問題 有問題去問你的物理老師

hughkk wrote:
µs和µk只是為了用(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