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防摔手套哪種有在MOTO系列上被用過?

人生的悲劇 wrote:
小弟目前只看過 安全...(恕刪)

您對家人還真好..
我覺得手套算是騎車消耗最快的部品
如果又不勤保養的話損耗會更快
所以後來我也頂多買三千多的

不過我有點懷疑GP車手用的跟市售的版本有沒有一樣就是..
malcon wrote:
基本上各大皮衣廠牌都...(恕刪)


Ducati_S2R wrote:
不過我有點懷疑GP車手用的跟市售的版本有沒有一樣就是.....(恕刪)


看起來一樣 其實完全是手工按照賽車手量身打造的



每一根手指長度 手掌寬度 等等 都是量身打造的

可能護具 防護塊 都不一樣


預算夠乾脆買齊全套皮衣安全帽等等裝備

不夠的話平均分配到上衣等等還比較實在
Ducati_S2R wrote:
您對家人還真好..我...(恕刪)

GP車手用的跟市售版的是絕對不同的



車手使用的少了手腕大滑塊

即使是replica



還是有些不同
市售版的小指並沒有外露滑塊 而是內藏的護板

在賽道上的事故有一些經驗法則
危險程度來分
直接撞擊>high side>翻滾>滑行
滑行又分
皮膚滑行>皮件滑行>滑塊滑行
直接撞擊就不用說了 耶穌顯靈也難救
因為你的撞擊力道
F dt = m dv
F*dt 就是衝量 力程以撞擊時間長度 等於
m*dv 質量 乘以 速度變化量
也就是說 相同質量 (同一人同一車)相同速度變化量(同一車速撞擊 X km/h 到 0 km/h)
所受到的衝量相同
在相同衝量下
撞擊時間長度越長 所受到的平均力越小(緩衝墊 安全氣囊 安全帽 防彈背心....等等 也是同理解釋)

而滑行是最有效增加撞擊時間的方式 要增加滑行時間 就必須降低摩擦力
皮膚滑行不用說 很多人都有經驗 就是皮膚上有戰績了 而且不會太舒服
而能夠遇熱摩擦熔化的滑塊 是降低摩擦力最有效的幫手 同時降低摩擦力也可以防止車手翻滾 翻滾會造成扭傷的可能
所以比賽用的護具會大量使用滑塊 而一般街道用則較少

順帶一提 我個人是蠻推這雙 knox handroid
http://www.knox-lab.com/hand-armour
雖然好像沒有選手在用
我有試戴過 還蠻合手舒適 價格蠻合理 而且外形也炫 在MCN的評價頗高
但是我後來為了配我的防摔所以選擇dainese

另外 以我個人經驗 手套一樣很重要 要騎重車又要騎的安全 就是應該要有全套護具 安全帽 防摔衣 褲子(或起碼要有護膝 車靴 手套 缺一不可 這是每個騎士該有的基本常識

因為在摔車的時候人的緊急反射動作 會用手去稱地 沒手套就是馬上開花 另外 在職業賽事中 車手會再摔車的時候張開雙手避免翻滾 和進入滑行動作 這是很重要的姿勢 可以避免造成更多扭傷或骨折

以下是我個人摔車後的護具情況





當時我在小耶穌進灣lowside 滑行/翻滾 了約10m 其中有7m左右是在柏油路上 剩下在草皮上 還好有穿護劇 不過穿全身護具也是賽場規定 也是應有的準備
因為有護具所以我沒受傷 不過車子/皮衣壞了很心痛
一那個手套的破損程度來看 如果是光手的話 我的拳頭應該會像金剛狼一樣露出骨頭來跟你 say hello
所以結論是我還是會戴該戴的東西== 沒辦法 俗辣怕死
可惜了這雙手套 其實我還蠻愛這雙的 手感非常好
KNOX HANDROID有車手戴阿
James Elison
可能是後段班學生你沒注意到吧(CRT尾排擔當)
不過對我而言JANDROID那個幾條外骨骼很不方便
因為我習慣兩隻手指拉離合
而它會造成妨礙
所以後來我選次一級的BIOMECH

另外
10/7的獨走你轉倒?
看來我沒注意到
話說聽說明年TIS不辦SBK組比賽了
因為觀眾人數太少
malcon wrote:
KNOX HANDR...(恕刪)

不是比賽是練習 大概比賽前一周 那天早上有下雨 地濕... 我對於大廠的品質目前為止都是滿意 即使入門款也有相當的防護力 雖然耐用度有差
這一雙是小弟多年前特價買的,
不曉得是否有在MOTO系列上被用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