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17 wrote:
沒錯阿...(恕刪)
M2R的有再做部份客製化
h7711178317 wrote:
很好看不過相信我他不...(恕刪)
aa2012 wrote:
嘻
1.碳纖帽重量比較輕不一定比較好喔!
m2r的XR1那頂帽殼下的製造方式成本比較高,
怎麼說呢!
碳纖帽一般分三種,
一種是碳纖加上玻纖(成本較省,但是重量沒辦法做到做輕)
一種是兩層碳纖(成本高,重量可以降到最輕)
還有一種是XR1那頂帽殼使用兩層碳纖再加上一層功夫龍(成本最高,
帽體鋼性最足,撞擊穿透測試數據最優)
所以說XR1那頂外銷版有歐洲(ECE標準),臺灣版本則又通過CNS加強型法規,
目前臺灣市面上無論歐洲進口或是臺灣品牌只有XR1那頂
能通過CNS加強型法規(比美國DOT還嚴格的標準)
一般來說其他碳纖帽都是通過CNS普通法規,
像國內些有過美國DOT標售的帽子也只送測CNS普通法規,
表示CNS加強型法規的確不容易通過,
國家CNS有分級的喔!不要以為只要是CNS通通都一樣!!
結論:一般ABS全罩帽假設是重量1600到1800之間,
如果碳纖帽重量1250公克的安全性是A級,
將碳纖帽重量減50公克成為1200公克的安全性是B,
那麼要重量跟安全要取得取得平衡??
還是一昧地降低重量來得好??見仁見智吧!
其實就我跟認識複材的朋友剛剛問過,
就算重量要降到1000公克以下又要通過"一般"安規也能做到,成本也沒差異多少,
但是花幾千到上萬元的錢買到一頂跟大賣場幾百元便宜帽同等安全數據,
有何意義??
嘻.. 有趣的是
是否可能高成本 價格低賣的東西,反而會被認為那麼便宜一定品質比較差呢??
2.至於內襯哪種比較透氣?個人覺得差不多,都是歐洲取向的內襯設計
(兩款看內襯布料的吊卡,哪款成本比較高,很容易判斷吧!)
3.安全帽外觀上哪一頂比較漂亮是很主觀的,每個人看法不同,
但小弟私底下比較喜歡瑞獅那頂的型.
以上小弟在店家跟店老闆還有一些人聊天得到的知識,純參考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