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想知道那我就後著臉皮說一下...首先就經濟狀況的部份來說~其實不是這個運動特別花錢,要知道一個觀念,只要是競賽活動一定都是花錢的!您看看有輪子的部份就好,汽車、機車、單車、遙控(不論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只是目前以台灣現有的例行賽來說好了,一場大約5000起跳(這已經很省很省了)如果加上例行保養的話可能就得看個人練車的頻繁程度來決定不過一個月大概可以節省的控制到一萬上下.....如果是上班族,或許還負擔的起,但如果是有潛力的學生族呢?而且這些都要建立在已經有車有裝備的狀況下~那萬一車架的年份或者引擎的年份已久呢??那些肉眼看不到的衰退以及摩耗是有的,所以不要跟我說些年份不會有太大影響的屁話不然那些品牌廠商每年都在混假的來騙錢啊??你會認為一家每年都不改良改進的賽車相關製造廠能生存?所以經濟是個問題,不過這不代表我現在消費不起,而是這個錢到底現在花的值不值得呢?再來就環境方面~現在其實已經比我剛玩的時候好多了,少說比以前多了起碼五個場地而現在的資訊流通也比較快而且透明了,但.......是比較,不是絕對~不過國內賽場的設計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台灣太小,土地太貴,太偏僻又很難吸引消費者進而賺到錢因為大家都不曉得一個場地潛在的經營費用有多高也就是因為土地取得難度高又太貴,所以跑道設計就會趨向"用盡每寸土地"那麼會有什麼影響?那就是直線>>髮夾彎>>直線90度彎,這樣類似的彎道會比較多而如果有切身去盡力跑過賽場的人就會知道,這樣的跑道是無聊的因為直線不是沒有意義,而是這樣長度的直線太短,跑不出現在所謂的高速沒有足夠的高速,就無法經常考驗一個車手在高速下如何做出late break甚至只是最洽當的煞車點並煞到該彎最高的corner speed來處理那彎角的反應能力,因為常常會將速度減過慢來安心的過彎台灣人條件不差,學習能力很強,為什麼去國外還是常會被電的鼻青臉腫??可能是土地以及經營因素,造成場主得惜地如金或許有人會問,小跟場地設計差是絕對的嘛?很難說,但大部分的狀況下...是的舉例來說,omega灣的設計,會造成很多的土地浪費,大一點的S彎角也會,幾乎只要是連續彎角都會....所以台灣常出現的就是mini S灣或者小size的連續彎角來降低土地浪費這樣的設計也不是完全不行,但如果"過於常見"那就真的不行了所以場地環境的部份就先說到這裡,如果有民眾想要深入發問在行討論....另一部份就是"玩家"方面~可能是因為台灣人真的不重視運動,也不只是政府不重視而已就算是一般民眾對於沒有接觸過的運動也是一樣不重視,而接觸過卻沒有那麼深入的一般玩家也一樣因為大家對於"比賽"的重視程度落差很大,當這個運動人口不多卻又落差大的時候,是很可惜的可能環境影響了運動人口的心態吧,搞的什麼都可以很強,卻什麼都不強,心很酸啊~所以基於簡單敘訴的三個條件下,放棄是我所選擇的~但我放棄的是在台灣繼續這個運動,而不是從我人生中放棄這個運動我摩托車跟狗卡都有玩,摩托車是在狗卡之後開始本來我也覺得摩托車在台灣的人口多,應該不會像是狗卡這樣那麼容易膩但是綜合三點敘訴之後,一樣一年就膩了,況且當時還是選正夯的滑胎車雖然離頂點還有段距離,但是卻一樣看到了相同的狀況也預測到可能相同的未來或許大家會說有那麼嚴重嗎???可是我是個變態,我對勝利有種莫名的狂熱我想要的勝利是建築在大家都跟我一樣狂熱下的獲得,就算跟一大群與我相同的狂熱份子競爭卻得不到勝利,也一樣擁有無法忘記的感動因為我會含淚的感謝他們告訴我這個世界有多大,然後繼續追逐下去放棄是在今年四月份參加SIC帶領我們去珠海ZIC跟著BG的教練群(非常的強且棒)學跑Sport bike感動於那樣的環境、那樣的跑道、那麼多相同的"種族",至今每日仍然想起由於個性怪異,寧為馬尾不為豬頭,所以把錢省下來,拿去刺激別人家的內需才是對我最好的心靈營養劑我是偏執狂,所以明年我希望我自己能夠搞個sport bike參加泛珠杯這場入門的國際比賽因為我不希望自己只是個賺錢顧家庭的男人而已,我要對自己有所肯定來減少繳人生白券的機率如果有天我又"有感",或許改跑亞洲盃的狗卡來糟蹋自己的自尊也不一定要是事業能夠如計畫往上成功,來個亞洲盃的方程式等級的比賽也不賴但是目前兩個輪子的仿賽,深得我心,為了讓我自己蟲心大悅,故~就此拜別!!!由於真的懶的在打下去,有其他問題,歡迎來信"摳硬",將會有專人為您解說!!
豆腐兄所言都是真的 ~小弟也退出 Go-Kart 好多年了(應該有七八年了吧~)回想起來, 早在約10年前, 台灣 TIS 開始推廣 Go-Kart 開始, 我就參與這項運動, 從一開始的租用 80cc 起 ~進而擁有一部自己的 100cc 車種, 到後期的兩部車三顆引擎, 旦第一次試開 100cc 的感覺, 這輩子我是忘不了 ~因為當油門收起時, 引擎少了進油的潤滑, 很容易縮缸, 因此在初學階段, 最怕的是油門收太久, 不會蓋氣箱 ...加上 TIS 的場地大(跑半場), 直線距離對 Go-Kart 來說, 還滿夠的, 彎道也大都可以高速過彎, 感覺絕對是一個爽字!!慢慢的, 與另一個朋友組了一個小車隊 ~ 後來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車隊, 每週的練車, 每月的比賽, 都是很有回憶的 ~只不過如豆腐兄說的, 當賽場越來越小, 速度越來越慢後, 就慢慢的沒有那種熱忱, 另外就是:1. 一年費用就大約需要近 20 ~ 30萬, 因為引擎與輪胎的耗損是驚人的! 但我也這樣撐了五年以上 ...2. 參與人的素質開始變差(註)!註: 當你已經習慣所有車手間, 都是很專業, 尤其是注重彼此間的禮貌往來(比賽中與其他時間都是), 每個人都相當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 安全帽少說都是賽車級, 防火車衣, 頭套手套車鞋等, 都是標準配備! 但當你開始看到有新的車友加入後, 開始逞兇鬥狠, 海鳥牌安全帽(還有半罩的也出現了), 連身工作服與綿布工作手套都出現在比賽中後, 你就開始對這運動失去熱忱!!台灣人絕對都有著學習的天份, 但是文化素質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喜歡土法練鋼, 不相信測試所帶來的數據, 不接受國外最新的新知等, 再加上土地與政府的因素, 賽車運動在台灣還是難有機會成長!!給喜愛 Go-Kart 的朋友, 如果你真心愛這運動, 請好好提升素質, 尤其是個人的安全更是首重!!(當然, 要多準備一些錢, 因為賽車若是無人可贊助, 那錢可是會燒的很快的)
to kevin03:看來您是我的前輩,您退出的時間大概接近我剛進入的時間,真是巧~不過關於您所說的裝備問題可能讓後輩來幫您釐清一下~的確有很多不重視裝備的朋友,不過我也試著體會他們可能的狀況...畢竟我剛入門的時候,新車架+新引擎(100cc PRD)頂多十三萬到目前光是新車架就要十五萬以上,弄好一台全新的車要二十萬以上可能已經榨光該朋友的積蓄,為了能夠快速參加比賽,簡陋而沒有足夠保護能力的工作服以及廉價沒有通過認證的安全帽以及工作手套都派上用場了因為可能短時間內沒辦法擴充人身安全裝備,不過凱文兄您也別氣餒,畢竟在七八年前民智未開的時代要一個人買一頂破萬的進口安全帽根本就像是現在要花三萬搞頂頂級安全帽加名師彩繪的難度而賽車服就要萬把塊,賽車靴要三五千,手套也要兩三千,這可能對好不容易搞到車又要花更多錢參賽養車的人是個大負擔不過~大家想要吐嘲的也請繼續看下去....我們之所以會要求大家重視這些安全裝備也是為了大家好,並且在競技當中都能夠比較放手的去較量我到現在都還不太會進行比較粗硬的超車完全都是會了保護對手,因為萬一少了根毛,可能我都賠不起更何況對方的安全裝備如果是非正式的,那該怎麼辦?受傷了要跟他說"你活該,因為你的裝備太爛?"人身安全裝備不是只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同場競技的對手,一個彼此尊敬的態度在此我特別肯定南人幫的一些朋友,雖然沒有自己的競技車輛,但是裝備一樣不缺即便只是參加營業出租車的比賽,身上一定都是全副標準裝備,值得尊敬所以凱文兄,其實大家都有進步的,只是您知道運動嘛~台灣政府不重視,搞的大家變的不太去正視它剩下的僅有一些變態或者狂熱份子能夠持續的付出,或者閉上嘴巴安靜的玩下去我也在此鼓勵不論幾個輪子的速度愛好者,台灣的比賽玩個一兩年,如果有更高的理想與目標應該把錢拿來去國外練習、上課、見識、被修理等等的,才有能力讓自己蛙跳出那口井~然後可能就會發現,那口井叫做島國思想有人會認為網路無國界,在家能知天下事但是有能力就該出去走走,用身體感受世界這樣你就會發現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意思這裡如果有漫畫迷的話,可以去找"腦內格鬥"這本還在連載中的漫畫,看看你我是不是有類似的毛病對我這樣的變態來說~從事喜歡的運動有天必然會走上競技的舞台,而在競技台上生存是對自己能自的一個肯定即便輸贏結果無法預期與掌握,都該享受在那舞台以及氣氛下大腦對每個動作所做出的決定以及身體的貫徹大家可能有聽過"人類只開發到大腦百分之幾"這個理論我之所以變態,就是想要多開發一點,就算只有千分之一也好
doorfoo wrote:to kevin03...(恕刪) 小弟百分之百贊成豆腐兄的話!!!現在,要來講小弟的一點心裡話了對我來說,玩卡丁車是一件快樂的休閒運動!!我沒有參加出租車比賽就一定要奪冠的打算{當然也能說是小弟我實力薄弱的藉口啦}而像是我的一位車友說的:天底下那有繳1000塊,就能找一群實力相當的人一起玩車?!而且還能玩一整天的!! 也就是說,交友兼交換駕駛技巧及心得是我們一群車友的最大共同目標!!至於,白目或是使出惡劣的比賽手段的車友不是沒有,但是出租車比久了,這些人也會消失或成長的!!!而競技車方面,我在賽道旁觀及拍照這麼久了說實在的,有少數人可能連一些基本觀念和技巧都不清楚就下場比賽了,這個就無解了...........只能看這些車手的車隊有沒有提醒或是"照顧好"他們的這些"客戶"了.........話說回來,看過這麼多比賽後也是會發現有些車手的表現真的很突出但是苦於經濟壓力或是其他因素並無法持續出賽,或是如豆腐兄所說可以到大陸參賽現實情況是,很少有車手能在有天份有鬥志有錢有時間的完美狀況下持續出賽的,大部分車手都是平常週末時才有空到場地,車手兼黑手,運氣不好時修車比練車多而且如同豆腐兄所說,參賽5000報名費,跑完比賽後還可能要花同樣的錢維修,一年下來真的是要不少錢的!!!小弟的淺薄言論還請諸位先進批評指教!!
karting fan wrote:小弟百分之百贊成豆腐...(恕刪) 台灣狗卡環境如何﹐說真的﹐我不是很熟﹐這個大偉哥你最知道的 所以咧﹐我不便說什麼﹐只知道某人的名聲不是很好就是 不過說真的﹐要比也別在大陸比了...黑幕重重 從 2006 年的最高峰一直到現在大家玩得心灰意冷今天可是上海站﹐深圳這裡每個車隊卻只有一個車手去很多人都在幹賽會啦就算是深圳的會員賽﹐也搞得阿里不達﹐沒什麼人想加入舉個例﹐我一個朋友本來是玩 Yamaha KT, 結果幾場比賽下來﹐積分太高﹐車場方面要求他升級到 ROK這樣還玩個屁啊??? 他起碼要加 15KG 的鉛﹐這樣車怎麼開???所以我過年後到現在都還沒看到他...說到深圳這個場地噢﹐我 07 加入的時候還好到最近卻真的搞到我們這些有車會員全毛了又是開放給甩尾族玩﹐又是開放給汽車經銷商來試車再來﹐出車的優先順序永遠都是散客 > 包場 > 會員那我一年繳那些會費倉租是要給鬼噢?當然﹐開這個場子本來就是要賺錢﹐這也無可厚非不過輪流出並不會死吧?常常都是散客 -> 包場 -> 散客 -> 會員如果是有兩組包場那一小時根本出不了一次前兩個禮拜我師父打給我﹐說: Wilson, 我以後不會在深圳玩了原因是我師父買了新機器要入會﹐車場方面卻靠北靠目屎尿一大堆結果我師父整個火了﹐改去澳門玩...憑著對狗卡的熱愛我還是會繼續玩下去不過能撐多久﹐我還真不知道
Gucci720 wrote:只知道某人的名聲不是很好就是...(恕刪) 我雖然離開很久了, 但應該還是知道一些還在的玩家, 很好奇您說的跟我想的會是同一人嗎?!方便的話是否可以 PM 給我呀 ...呵呵 ~
雖然知道若車友買了一部車和引擎後, 子彈大概都打的差不多, 當然想要先上場再慢慢補足人身部品 ~但可能是觀念上的差異吧, 在我剛入門時, 我收到的訊息就是先要有安全, 後面才是車輛的部份 ~因此我是先開始買人身部品, 車子用租的, 或是參加較入門的級別, 後面才先購一部二手車才再購新車 ...也許用租的不是頂划算, 但是租也可以租的有目的, 例如車架就分很多種感覺, 軟&硬?! 這可不是聽人說的就算, 最好要也機會親駕, 並且參與比賽, 這樣才可以知道自己的需求或適應哪一類的路感 ~(當然也可以用借的啦 ~ 只不過我比較不好意思用借的, 用租的用起來比較放的開 ... 頂多就是損壞賠償, 不傷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