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一個禮拜換過三頂安全帽
從Lubro Evo tech、OGK FFR3
到最後入手這頂M2R XR-1
跑遍了台中終於讓我在某不知名的連鎖找到了
據說是台中最後一頂的XR-1
老闆還不是很想賣

曾經想過購買差不多重量的LS2 FF396 CARBON
但是在沒得試戴以及其他替換考量下
還是買了XR-1

FFR3與XR-1相比先從通風性來說
XR-1在有點涼的夜晚
車子停止時頭頂會有悶熱感,FFR3則不會
行進中的話我下巴沒內縮,頂部進氣不是很明顯會輸FFR3
但是我下巴內縮一點之後
XR-1頂部風簡直是用灌的直接把FFR-3比下去
整個頭頂可以明顯感受到風的流動

嘴部進氣都差不多
但是FFR-3還有臉頰進氣孔
因此臉部會感受到較多風
但是由於FFR3我沒購入下巴罩
風會從下巴灌進來往臉衝的感覺個人不是很喜歡

內襯包覆性
目前我戴的XR-1是大一號的因此可能不是很準確
後來才發現XR-1有分大小帽體
不知道L的帽體能不能裝M得內襯= =
兩者內襯包覆性都很舒適
但是感覺FFR3包覆比較完整
XR-1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一號的關係有種頭頂空空的感覺
雖然沒有眼鏡溝,但是我戴眼鏡騎了一小時多也沒有不適感
不過XR-1內襯做工比較粗糙點

風切聲來說
XR-1我騎到60~70才很明顯
這點FFR3比XR-1表現的好
但是XR-1的表現已經比我之前戴的好多了

不過在都差異不大得情況下個人比較喜歡XR-1的外型
FFR3就讓給我弟嚕

最後來點XR-1的圖吧
手機拍的傷眼抱歉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開箱]最後的決定 實測M2R XR-1 與OGK FFR3的差異
XR-1兩頰內襯應該是可以直接互換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gundamalexfa wrote:
XR-1兩頰內襯應該...(恕刪)


上次在台南找到最後一頂xr-1 也是L號的 試帶結果太大

老闆說M號是小帽體的 所以只好忍痛 等待遙遙無期的下一批
零^^ wrote:
一個禮拜換過三頂安全...(恕刪)

XR-1真的帥呆了...

以平價碳纖維帽來看,這頂大概是CP值最高的
加上他內部碳纖排列的紋路整齊流線,整體看起來就是殺
文字分享很完整+5分

友站一篇中有講到因為要通過CNS加強型
所以廠商要求製造商要增加功夫龍的層次
已經超越日本版的那頂的安規了
安全度應該已經無疑慮

ANTHONY wrote:
對於前面的發言有些消費者有些疑問,
也有上海的人身部品店家關心這頂帽子所做的發言,

因為有些誤解所以就我所知道的說一些囉!(避免誤解會誤傳下去)

這頂安全帽當初從大陸廠寄到台灣得安的第一次樣品版本就是外銷日本的六層構造,
由於台灣得安欲將這頂定位為台灣目前CNS最高"加強型"的測試法規,
第一次日規六層構造的帽體無法承受加強型的穿透測試,

於是台灣公司再度要求大陸廠商將安全帽外殼的配方再度提高,
也就是以提升功夫龍層次以順應台灣標準,

第二次的樣品在帽殼層次已超過日本版本的六層,(前面車友提到的三層主成分其實是說法資訊不夠充足造成的誤解)
後來在第二次的樣品在穿透測試沒問題後就跟大陸下訂單,

此外,安全帽廠的規模與員工人數以及強大生產數量跟產品品質並沒有絕對有關,
日本SHOEI跟ARAI的員工跟產量也不多,但是品質很值得信賴,
而低價一般品質銷售為主的安全帽廠商在生產規模產能有時候會比較強大,(有些員工數在300到1000多名,產品品質反而很普通)

這頂大陸跟日本還有台灣版本確有不同,型號命名也不同,
前面小弟講的意思可以確認台灣版本安全性跟製造成本上小勝日本版本,但是重量超過日本版本,(各有各的優點)

因為有消費者看到前面的文章有疑問打電話到公司問帽殼問題,
我想乾脆我在這裡簡單說明,
不好意思!上網打擾了~
不要叫我周杰倫 wrote:
上次在台南找到最後一...(恕刪)


我忘記有分大小帽體
老闆也沒跟我說帽體大小不同
只跟我說換內襯就好
跟我戴FFR3比起來有點鬆鬆的

零^^ wrote:
我忘記有分大小帽體老...(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