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雄為例 市區內車流量多 且機車是大部分民眾的交通工具
但有分隔島路段的機車道往往只有比一輛汽車寬一點
只要有個臨時停車 或龜速找路牌 勢必造成機車道大打結嚴重影響車流
如博愛路 就是個最差勁的設計 明明道路寬度就不大 卻硬要設立分隔島
規劃比較適宜的就是中山路 路面寬大又沒有分隔島 較不易造成機車堵在外車道
市區限速往往並不高 既使汽機車混道 也不會因速度差而發生追撞
(當然還是要以車速分流 慢速車不論汽機車都走在外車道)

真正有必要設立分隔島的應該是有聯結車出入的工業區或長隧道
才能真正達到保護機車騎士的目的

我也是住高雄。這問題沒辦法解決,若把機車道改窄,大部份的的停車位都在機車道旁,那怎麼進去停車。假設若沒有機車道,那大車小車混雜會更嚴重。
真的是.........無力。
就少出門,多坐共公交通工具。
若博愛路那段

不設立分隔島

公車必須切進慢車道才能停靠

這樣很可能又會造成公車佔用兩個車道的現象吧!?
有~我還希望全都設勒~
這樣就不會有白目的小黃突然給你右靠要接客~
設分隔島才好~要靠~就靠阿~先撞上去在說
你的出發點只是想"染指"汽車道, 殊不知分隔開來是也是有效降低汽車侵入機慢車道...


台北中山北路的圓山, 劍潭段也行之有年, 還必須跟公車共用, 但機慢車道的"流速"常比汽車道來得快, 前方看到汽車道塞車臨時閃進來機慢車道湊熱鬧的的汽車比比皆是...全看用路人的道德感.


台灣人老是欠缺駕駛道德又要怪法規, 照相機太多...
我是覺得像中山路那樣 沒有分隔島的話 機車用路彈性較大
如果有公車&小黃要靠邊 那機車還不至於會被擋住

而博愛路只要一輛臨停 後面整排機車都打結了
而且博愛路真的夠窄了
keii_soh wrote:
你的出發點只是想"染...(恕刪)

你的意思是汽車道是神聖不可侵犯
機車不配使用嗎?
而且汽機車並沒有完全分開 汽車照樣能開到機車道當路霸

Joy.W wrote:
若博愛路那段不設立分...(恕刪)

乘客在分隔島下車 是個很危險的設計
國外應該沒有要乘客越過車道 才能走到人行道的設計吧

蒼藍的自由之翼 wrote:
你的意思是汽車道是神...(恕刪)


我的意思是你被輾過去時腦漿會噴得比慢車道範圍廣很多而已啦, 別介意...
keii_soh wrote:
我的意思是你被輾過去...(恕刪)

行車要保持安全距離

而轉彎要打方向燈 且留意後方有無車輛
高雄的分隔島設立很糟,我覺得民族路和博愛路是最亂的
分隔島只是藉著"偽"車種分流的名義讓交通更亂而已,外側本該是給右轉車和公車行走,我們偉大的政府也不管這麼多把機車全部丟進去外側,所以外側車道普遍混亂,加上台灣大部分的汽車駕駛人除了違規停車之外不願意開上外側車道,所以很多人右轉都很乾脆的從內側轉出去,這也讓路口交通更加惡化...(直行車右轉車互相交會)

高雄的分隔島每個路口右轉條件不一樣,有的路口是必須在分隔島外側才能右轉,有的則是需等待右轉燈號亮起才能右轉,開車時若不熟悉路況真的會被搞到很麻煩,只好到下一個路口再轉



Joy.W wrote:
若博愛路那段



...(恕刪)


中山路也是如此,但是中山路並沒有分隔島,在五福大統旁那個停靠站一到尖峰時段就會出現"公車牧羊"的情景,不過基本上我都旁邊居多,因為非必要我不靠外側騎,台灣在規劃公車路線本來就很有問題,真正只能行走外側的應該是公車才對,這樣才沒有變換車道的問題


keii_soh wrote:
你的出發點只是想"染指"汽車道, 殊不知分隔開來是也是有效降低汽車侵入機慢車道...


分隔島在一些路段會特別開閘口讓汽車進入外側車道,說起來分隔島反而是會造成變換車道上的困難,本該是由車速決定行駛的車道而不是車種來決定

再來市區其實沒有"汽車道",只有內外側之分而已,這樣我騎紅牌在分隔島內側不就是在光明正大的染指"汽車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