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雄為例 市區內車流量多 且機車是大部分民眾的交通工具
但有分隔島路段的機車道往往只有比一輛汽車寬一點
只要有個臨時停車 或龜速找路牌 勢必造成機車道大打結嚴重影響車流
如博愛路 就是個最差勁的設計 明明道路寬度就不大 卻硬要設立分隔島
規劃比較適宜的就是中山路 路面寬大又沒有分隔島 較不易造成機車堵在外車道
市區限速往往並不高 既使汽機車混道 也不會因速度差而發生追撞
(當然還是要以車速分流 慢速車不論汽機車都走在外車道)
真正有必要設立分隔島的應該是有聯結車出入的工業區或長隧道
才能真正達到保護機車騎士的目的
分隔島只是藉著"偽"車種分流的名義讓交通更亂而已,外側本該是給右轉車和公車行走,我們偉大的政府也不管這麼多把機車全部丟進去外側,所以外側車道普遍混亂,加上台灣大部分的汽車駕駛人除了違規停車之外不願意開上外側車道,所以很多人右轉都很乾脆的從內側轉出去,這也讓路口交通更加惡化...(直行車右轉車互相交會)
高雄的分隔島每個路口右轉條件不一樣,有的路口是必須在分隔島外側才能右轉,有的則是需等待右轉燈號亮起才能右轉,開車時若不熟悉路況真的會被搞到很麻煩,只好到下一個路口再轉
Joy.W wrote:
若博愛路那段
...(恕刪)
中山路也是如此,但是中山路並沒有分隔島,在五福大統旁那個停靠站一到尖峰時段就會出現"公車牧羊"的情景,不過基本上我都旁邊居多,因為非必要我不靠外側騎,台灣在規劃公車路線本來就很有問題,真正只能行走外側的應該是公車才對,這樣才沒有變換車道的問題
keii_soh wrote:
你的出發點只是想"染指"汽車道, 殊不知分隔開來是也是有效降低汽車侵入機慢車道...
分隔島在一些路段會特別開閘口讓汽車進入外側車道,說起來分隔島反而是會造成變換車道上的困難,本該是由車速決定行駛的車道而不是車種來決定
再來市區其實沒有"汽車道",只有內外側之分而已,這樣我騎紅牌在分隔島內側不就是在光明正大的染指"汽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