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別棟的回文,再PO一次
想到20幾年前讀高中的時候
下了課或放假
總是一群人騎著各式各樣的愛駒
在中山北路西歐加油站集合加油
然後上陽明山看夜景或往淡水小飆一下大度路
好不拉風
追風王牌還有偉士牌
都載著穿緊身軍訓裙的側坐女孩
有的偉士牌還一半白一半黑
還用卡典西德貼上七tao郎,女孩上車吧!
好不熱鬧
後來名流150當道
跟別的學校聯誼還指定要這台,其餘免談
寬長的車身,長途騎乘很舒適
特殊的排氣管聲響令人回味無窮
後來的NSR,FZR,以及經典的DIO
都帶給我極高的騎乘樂趣
日本的直接技術支援從這個時候慢慢的退出台灣市場
光陽推出台灣第一台自行研發之嘔心瀝血之作-豪漢150
油冷,前後碟(到現在都很多還前後鼓剎)
汽車式雙大燈,三相式發電,大行李箱附燈及短毛毯
還有大馬力及舒適及操控兼具的懸吊
在當時真的感受的到車廠研發人員的用心
但因為售價偏高所以一直無法取代豪邁125的地位
我想要表達的是
我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動了
觸媒一直加
化油器進步成噴射
但馬力沒有變強
騎乘感也變差了
鼎鼎大名的勁戰
一摧油門聲音是令人失望的不紮實
倒是維修點少的Suzuki的車因為有日本的技術支援而有進步
其餘的,難以形容
就如哈特佛,我不明白他的存在理由
可能是填補了部分檔車的不足
但除了液晶儀表板
我看不到新的東西
我愛騎車享受快感
騎大型重機也有近十年經驗
偶爾試騎朋友的國產檔車
外型有一點感覺因為直接抄襲
但車架一看就很空虛
一騎加上油門
我以為是野狼!
加速沒有力道
懸吊更是令人軟腳
我要強調
我們應該要提昇自我要求
而不是概括承受無能政府與無奈車廠所產生的機車
就好像俄國以前的轎車
閉國造車結果搬不上檯面
加油
我衷心期盼
有一天我會騎著像HTC一樣領先國際的檔車
載著心愛的伴侶
騎到汽車無法到達的地方
看著遠景
享受人生
加一首自寫爛詩
廿冬同缸換殼賣
欺人不知技術敗
假環保行真斂財
一堆笨蛋歡喜買
附解:無奈且沒有歡喜買的不算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