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op wrote:
這點
就是我希望跟各位
共同討論的目的!
在文章內容中
下方有特別註明
一同參予討論
因為這就是我碰到的問題!
我要的是各位一同參予了解
而是不跟我講答案...(恕刪)
您碰到了問題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論,當別人指出其原因時您又否決,這樣叫『討論』?
您表現出來的就是您認為的才是真正的答案,其他人什麼都不懂,如果不贊同您所說的就是無知
也就是說您只是一昧的強迫別人接受您的觀點,而您卻無法接受指教
「以管窺天」原作「用管闚天」。《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最通達事理,博聞善辯,勝過所有口才好、學識高的人。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便說公孫龍像長住井底的青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根本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自以為懂了,但實際上只有學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為天空就是這麼小」一樣。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轉自教育部成語典>
很抱歉,您要的我給不了
...對了,別再PM給我了